[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插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3222.7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1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许伟;陈丽华;尹网泉;王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华京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38 | 分类号: | H01R24/38;H01R13/02;H01R13/627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107 | 代理人: | 夏哲华 |
地址: | 21214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 连接器 插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轴连接器插接结构。它包括内导体以及电缆连接端,内导体的端部设置有具有插接孔的插接端,插接端的圆周上排布有纵向开槽,相邻的纵向开槽之间形成弹性接触片,电缆连接端的端部设置有插接头,插接头上具有沿插接头圆周排布的凸筋,插接头插入到插接端的插接孔内后能够使凸筋伸出纵向开槽外。采用上述的结构后,由于内导体的端部设置的具有弹性接触片的插接端以及电缆连接端设置的具有凸筋的插接头,由此插接头插入到插接端的插接孔内后能够使凸筋伸出纵向开槽外形成插接配合结构,与此同时弹性接触片具有的弹性力使其接触可靠,具有较强的插拔力,由此提高了插接的可靠性,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讯电缆连接器件,具体地说是一种同轴连接器插接结构。
背景技术
射频同轴连接器是装接在电缆上作为传输线电气连接的元件,通常都包括外壳、内导体以及绝缘体,使用时,需要将电缆与内导体插接配合由此完整整个通讯连接,现有的射频同轴连接器,通常是通过连接壳体密封安装,然后将内导体与电缆插接通过焊接或者旋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采用传统的这种连接方式,其连接的可靠性差,容易导致信号稳定性差等问题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插接可靠从而保证信号稳定性的同轴连接器插接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插接结构,包括内导体以及电缆连接端,内导体的端部设置有具有插接孔的插接端,插接端的圆周上排布有纵向开槽,相邻的纵向开槽之间形成弹性接触片,电缆连接端的端部设置有插接头,插接头上具有沿插接头圆周排布的凸筋,插接头插入到插接端的插接孔内后能够使凸筋伸出纵向开槽外。
所述纵向开槽之间形成的弹性接触片为向外拱起的曲面结构。
所述弹性接触片的末端形成缩口段。
采用上述的结构后,由于内导体的端部设置的具有弹性接触片的插接端以及电缆连接端设置的具有凸筋的插接头,由此插接头插入到插接端的插接孔内后能够使凸筋伸出纵向开槽外形成插接配合结构,与此同时弹性接触片具有的弹性力使其接触可靠,具有较强的插拔力,由此提高了插接的可靠性,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插接结构的待插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插接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插接结构,包括内导体1以及电缆连接端2,内导体1的端部设置有具有插接孔3的插接端4,插接端4的圆周上排布有纵向开槽5,相邻的纵向开槽5之间形成弹性接触片6,纵向开槽5之间形成的弹性接触片为向外拱起的曲面结构,由此使其具有较高的弹性力,电缆连接端2的端部设置有插接头7,插接头 7上具有沿插接头圆周排布的凸筋8,插接头插入到插接端的插接孔内后能够使凸筋8伸出纵向开槽5外。
进一步地,所说的弹性接触片6的末端形成缩口段9,由此使得连接的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华京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华京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32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太阳能热水器
- 下一篇:一种钛微合金钢P型管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