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泥水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80150.0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5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刘帮樑;马力;嵇萍;奚姗姗;程俊;汪国成;邹献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5 | 代理人: | 娄岳 |
地址: | 230007 安徽省合肥市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泥水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泥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泥水分离器。
背景技术
分离器是把混合的物质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的机器。随着中国经济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工业发展快速,难免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很多矿山废水及工业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出,对水源、河湖、土壤、植被等造成严重污染。目前的环保治理及监管相对滞后,部分废水污水采用简单的围坝筑池贮存,不能对废水污水等进行净化等处理,不能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又对当地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污染严重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甚至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在现有技术中,处理矿山废水、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时所用的过滤池、尾矿池、浓密机等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使用时,没有采用切线角度的进料方式以及套筒式的旋流消能方式,导致泥水、污水等物料不能充分混合并发生反应,混合及反应不充分进一步会导致泥水等物料不能快速分离以及分离不彻底,降低了分离效率,不能将泥水中含有的水分彻底分离,就不能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浪费水资源,同时,常用的分离器常常会出现物料挂壁甚至堵塞的现象,导致分离不能正常进行,维修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泥水分离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泥水分离器,包括同心设置的分离罐和消能桶,所述分离罐上部为溢流部、中部为分离部、下部为出料部,所述溢流部内部同心设置有溢流环、外部接有溢水管,所述出料部为外部设有清洁管、底部接有出料管的锥形结构;所述消能桶上部接有进料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溢流环为固设于分离罐内壁且上端为锯齿状的凹形环,溢流环与分离罐内壁之间形成溢流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溢水管接通溢流槽且两端为弧形结构;所述清洁管等间距的至少设有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离部内壁上装有用于固定消能桶的支撑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消能桶为内部设有无轴螺旋的消能旋流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料管为与消能桶相切设置的切线进料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多样,泥水等物料采用切线角度的进料方式和套筒式的消能旋流方式,使得泥水等物料混合均匀,反应充分;将泥水分离时,发生化学反应的絮凝团可使大颗粒物质沉降至罐底,网状絮团可起过滤作用,利于清水浸析,溢流环上端的锯齿状结构可有效防止悬浮物进入溢流槽,使得泥水等分离快速,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能源;分离罐下部为锥形结构且设有多个清洁管,可有效防止物料挂壁和堵塞,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消能桶、11-无轴螺旋、2-分离罐、21-溢流部、22-分离部、23-出料部、211-溢流环、212-溢流槽、3-溢水管、4-支撑管、5-清洁管、6-出料管、7-进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泥水分离器,包括同心设置的消能桶1和分离罐2,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罐2上部为溢流部21、中部为分离部22、下部为出料部23,所述溢流部21内部同心设置有溢流环211、外部接有溢水管3,所述溢流环211为固设于分离罐2内壁且上端为锯齿状的凹形环,溢流环211与分离罐2内壁之间形成溢流槽212,所述溢水管3接通溢流槽212且两端为弧形结构,所述分离部22内壁上装有用于固定消能桶1的支撑管4,所述出料部23为外部设有清洁管5、底部接有出料管6的锥形结构,所述清洁管5等间距的至少设有两个;所述消能桶1为内部设有无轴螺旋11的消能旋流桶,消能桶1上部接有进料管7,所述进料管7为与消能桶1相切设置的切线进料管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801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混凝沉淀装置
- 下一篇:一种富氢水的制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