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艾灸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20679951.5 申请日: 2017-06-12
公开(公告)号: CN207627605U 公开(公告)日: 2018-07-20
发明(设计)人: 庞永慧;茅乃权;莫钦国;茅传兰;韦荣泉;谭虹虹;韦瑜群;莫张杨;韦巧玲;任志玲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防治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H39/06 分类号: A61H39/06
代理公司: 广西慧拓律师事务所 45116 代理人: 唐涌泉
地址: 533070 广西壮***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艾灸盒 艾灸器 分接 气管 本实用新型 排烟装置 固定孔 接气管 排气管 排烟孔 盒盖 可伸缩管道 多人使用 夹持艾条 烟气污染 依次连接 敞口的 抽风器 弹性片 耐高温 烟气排 艾灸 侧壁
【说明书】:

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艾灸器,包括底部设有敞口的艾灸盒,还包括排烟装置,所述艾灸盒设有盒盖,所述盒盖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下方设有多个用于夹持艾条的弹性片,所述艾灸盒的侧壁设有排烟孔;所述排烟装置按照烟气排出方向包括依次连接的分接气管、总接气管、抽风器和排气管,所述分接气管与排烟孔连接,所述分接气管、总接气管和排气管为耐高温可伸缩管道。本实用新型的艾灸器,艾灸效果好,不会造成烟气污染,并且适用范围广,满足一人或多人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型药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艾灸器。

背景技术

中医经络穴位治疗是基于我国传统的经络学说,该理论主要是解释以及综合性研究人体经络、脏腑及其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认为机体内部环境与外环境联系的主要通道即为经络,是体表与脏腑沟通的重要途径,所有脏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各脏腑的状态共同决定机体的健康水平。

生命的健康关键在身体水利工程正常运作。用水利工程形象地代表水在身体中吸收和代谢(排水)的过程,人身体各组织,器官的运作和协调是否恰当依赖于指挥信息的传送率,当水代谢开始减慢,多余的水开始积聚,这就是肥胖的开始,指挥信息的传送率开始打折,但尚不会生病,中医理论明确指出:水久积而生痰,痰是多余的水在身体中变化的第二种状态,是一种尚可流动的状态。痰会逐渐向组织和器官聚集,该传送的指挥信息会随痰的积聚打折越来越大,于是开始生病,这些病尚容易治疗,但病好痰仍在,痰只是被驱散而非消除,痰会再次聚集。痰久积会怎样?痰久积而固化,多余的水变痰后再与组织生成固化不能流动的状态,这是多余的水在身体中变化的第三种状态,是对指挥信息传送阻碍最大的状态,随固化加剧被固化水围困的组织和器官该得到的指挥信息会最终降为零,于是风湿免疫类的病来了,当指挥信息被完全阻断,组织处于无政府状态,有的会萎缩,有的会揭竿而起,癌症产生了。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艾灸治疗对帮助人体排除多余的水也有作用。艾灸是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艾灸作用途径包括艾燃烧过程对穴位的温热刺激、艾燃时的挥发物的药理作用等多个环节。传统的艾灸主要分为两类:艾炷灸和艾条灸。

现有的艾灸装置从治疗和操作上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现有的艾灸器内艾条燃烧产生的大量烟雾容易外泄至器体外,这导致治疗场所经常充满烟雾,由于艾条燃烧的烟雾中含有大量PM2.5颗粒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污浊了治疗室内的空气,影响了病人对新鲜空气的正常吸收,不利于健康治疗与康复。长期在充满烟雾的环境下工作和治疗,容易危害医护人员的呼吸道和肺部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艾灸器,艾灸效果好,不会造成烟气污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艾灸器,包括底部设有敞口的艾灸盒,还包括排烟装置,所述艾灸盒设有盒盖,所述盒盖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下方设有多个用于夹持艾条的弹性片,所述艾灸盒的侧壁设有排烟孔;所述排烟装置按照烟气排出方向包括依次连接的分接气管、总接气管、抽风器和排气管,所述分接气管与排烟孔连接,所述分接气管、总接气管和排气管为耐高温可伸缩管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艾灸盒相对的两个侧壁都设有排烟孔,所述分接气管为Y型管道,所述分接气管包括两个支管,每个支管与一个排烟孔连接。

所述分接气管包括至少一个,每个艾灸盒与一个分接气管连接。

所述排烟装置还包括接头,所述接头为双通接头,所述分接气管通过接头和相邻的分接气管的支管或总接气管连接。

所述抽风器设有调节阀。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防治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防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799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