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紧绳器扳手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76558.0 | 申请日: | 201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25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杨世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世远 |
主分类号: | B25B13/48 | 分类号: | B25B13/48;B60P7/08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1212 | 代理人: | 李洪福 |
地址: | 1152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紧绳器 扳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紧绳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紧绳器扳手。
背景技术
汽车货车紧绳器是焊接在车厢平板两侧的边梁上,数量多达几十个,用来捆绑加固货物。卡车使用紧绳器固定货物相对于传统对绳子和织带等进行手工打结的固定方法,操作简便、对货物的固定更加可靠。
紧绳器如图3~图4所示,一般包括以下部件:轮轴11、轴头12、棘轮13、挡鸟14、支架15、圆棒16、轴头孔17。使用绳子捆绑时,将绳子的一头固定在圆棒16上,将撬棍插入轴头12的轴头孔17转动轮轴11,带动棘轮13转动以拉紧绳子,挡鸟14扣住棘轮13实现固定。需放松绳子,只需扳动挡鸟14,轮轴11就能自由转动,将绳子松开了。由于紧绳器通过支架15焊接在车厢平板下部,在撬棍插入轴头上的一组插孔进行绳子捆绑时受到车厢底部的制约,每次转动距离不足1/4圈就要换到另一组插孔,在转动轴头时需要频繁变换插孔,比较费时。撬棍频繁变换轴头上插孔也造成轴头使用寿命较短。此外,由于驾驶员在插入撬棍时没有到位而使用一组插孔中的一个孔进行转动,容易造成轴头插孔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动轴头能够省力、不损坏轴头插孔的紧绳器扳手。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紧绳器扳手,包括扳手杆、设置在所述扳手杆一端的套环,在所述套环的内侧设置拨动齿。
进一步的,所述拨动齿的数量为4个,所述拨动齿的长度为8mm~15mm; 4个所述拨动齿与所述套环的十字中心线错开45°均匀设置,所述拨动齿靠近套环的面与所述套环十字中心线的一条中心线平行,与另一条中心线垂直,在所述拨动齿远离所述套环的面上设置15°~30°斜面;所述拨动齿与所述套环的间隙为1mm~5mm;所述套环的宽度为15mm~3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扳手杆的一端的设置套环,在套环的内侧设置拨动齿,拨动齿插入紧绳器轴头的轴头孔内,在扳手杆的一端施加力矩驱动轮轴转动。当扳手杆转到极限位置时,将套环转动使拨动齿移动到相对的轴头孔内,再继续施加力转动轮轴直至绳索绞紧。这种结构的紧绳器扳手换位时不需要将扳手杆拔出,转动后迅速换位,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同时还能保护轴头孔不受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汽车紧绳器扳手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紧绳器扳手套环沿E-E方向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是使用图一扳手的紧绳器正面示意图;
图4是使用图一扳手的紧绳器侧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表示:1.扳手杆、2.套环、3.扳手杆尾部4.拨动齿、11.轮轴、 12.轴头、13.棘轮、14.挡鸟、15.支架、16圆棒、17.轴头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汽车紧绳器扳手包括扳手杆1、设置在扳手杆1一端的套环2,套环的宽度为15mm~30mm,套环2的直径要根据轴头12的直径以及拨动齿4的长度来确定。扳手杆1通过焊接或其他方式与套环2固定。在所述套环2的内侧设置拨动齿4,拨动齿4焊接在套环2的内表面上。拨动齿4的数量为1~4个,优选的拨动齿的数量为4个。拨动齿4的长度为8mm~15mm,其长度要根据轴头孔17的直径来设定。
图1中套环的十字中心线的水平线为A、垂直线为B,当拨动齿的数量为4 个时,4个拨动齿与套环的十字中心线A或B错开45°均匀设置。拨动齿4靠近套环2的面为C面,C面与套环2的十字中心线的一条中心线平行,与另一条中心线垂直。拨动齿4上远离套环2的面为D面,在D面上设置相对于中心线的15°~30°斜面,这种斜面结构能够方便扳手换位,减小套环的尺寸。拨动齿4与所述套环2之间留有一定间隙,间隙为1mm~5mm。在扳手杆1的另一端部为加工成具有一定斜度的扳手杆尾部3,扳手杆尾部3也可以用来插入轴头孔17转动紧绳器。
汽车紧绳器的轴头孔一般为4个,拨动齿数量一般1~4个,优选的数量为 4个,拨动齿要均匀设置。在使用时,拨动齿之一插入紧绳器轴头的1个轴头孔内,施加力矩时拨动齿通过轴头孔使轮轴转动。当扳手杆转到极限位置时,将套环提起使拨动齿之一插入一个轴头孔内,再继续施加力转动轮轴直至绳索绞紧,不需要将扳手杆拔出,转动后迅速换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世远,未经杨世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765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用作备胎螺栓的换胎辅助工具
- 下一篇:一种专用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