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的路面养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73929.X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3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丁俊剑;朱沅峰;杨文灿;彭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路桥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厂拌热 再生 沥青 混凝土 路面 养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养护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涉及旧路改造工程的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的路面养护结构。
背景技术
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我国现阶段各等级公路的主要形式,具有行车舒适度好、安全系数高、适应性强及修复简单等特点。沥青路面在建成运行之后,在交通荷载、自然环境及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其路用性能、行车舒适性及安全系数等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下降,同时伴随着沥青膜脱落、裂缝、车辙、松散、坑槽等病害的发展,进而危害着整个路面结构层及基层的安全和寿命。因此在路面使用生命周期内的合适时期,采用恰当的方法,对路面进行预防性的保养极为重要。
沥青路面养护结构层作为一种早期的防御性养护,主要应用于已建的公路系统,延缓道路发生破坏的时间,并保持或提高路面抗滑、排水、防眩、降噪要求的路用性能路面结构一种补强,在只有表面功能衰减的情况下,为了恢复公路表面的服务功能用的一种周期性的养护层。但现有技术中的沥青路面养护结构层结构过于简单,存在着工艺复杂、成本高、耐久性差、技术不可控因素多的缺陷,同时污染大及废弃物排放多,因而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使路面具有良好的综合路用性能、防积水性能以及较佳的耐久性、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的路面养护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的路面养护结构,该养护结构与原路面拼接,包括依次铺设在原路面上方的下稳定基层、热沥青封闭层、防水粘结层、抗滑磨耗层、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层以及路面面层,其中,下稳定基层通过一层固化层成型在原路面表面,而热沥青封闭层与下稳定基层拼接,防水粘结层与热沥青封闭层拼接,抗滑磨耗层与防水粘结层拼接,且上述拼接方式均为边缘阶梯式拼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原路面为开裂旧混凝土路面或者产生病变开裂的旧沥青路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化层为早强型水泥冷再生旧路面材料填充原路面面层缝隙,并在早强型水泥冷再生旧路面材料表面涂覆沥青找平层后固化成型,且沥青找平层的厚度不小于5mm。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稳定基层为一层厚度为160~180mm的二灰稳定土层成型或者直接采用硅酸盐水泥PO42.5固化成型,其采用硅酸盐水泥PO42.5固化成型时,其厚度为120~150mm。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热沥青封闭层的厚度为7~9mm。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防水粘结层厚度为0.5~1mm,为高粘改性乳化沥青层。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抗滑磨耗层的厚度为14~16mm,为冷拌沥青混合料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路面面层为一层新制沥青混合料层,且该新制沥青混合料层的厚度为3~8m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旧路面再生技术,使得旧沥青路面的材料得到重新利用,其结构紧凑,层间结构合理,采用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并能有效防止反射裂缝,同时,其复合结构层能有效提高并改善原路面的抗车辙、抗水雾、抗飞散、降噪、耐久性的性能,从而延长相关路面的使用寿命,其保护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等优点,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1、路面面层;2、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层;3、抗滑磨耗层;4、防水粘结层;5、热沥青封闭层;6、下稳定基层;7、沥青找平层;8、早强型水泥冷再生旧路面材料填充层;9、原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的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的路面养护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路面养护结构以已经开裂旧混凝土路面作为原路面9,并成型在其上,其成型在其在原路面9的不平及开裂部分上通过早强型水泥冷再生旧路面材料填充层8进行填充,并在早强型水泥冷再生旧路面材料填充层8的表面利用一层厚度为8mm的新制沥青作为沥青找平层7进行找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路桥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路桥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739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追踪摄影直立车
- 下一篇:一种用于航空的飞机起落跑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