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离子雾和静电场净化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68819.4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4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忠;王英俊;李中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森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28 | 分类号: | F24F13/28;A61L9/22;B01D53/32;B01D49/00;B03C3/017;B03C3/04;B03C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离子 和静 电场 净化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离子雾和静电场净化过滤装置,属于新风空气净化过滤器产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将越来越多的矿物资源转化为工业原材料和产品,通过生产及燃料燃烧过程,向大气中排出大量的粉尘及其他有害成分,越来越多的废弃物抛向的大自然污染空气,产生雾霾天气。
现在新风净化系统除雾霾的三种技术:
第一代纤维过滤式新风净化技术:纯物理过滤,空气治理效果好,滤芯更换频率高,增加了家庭使用成本,废弃滤芯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第二代静电除尘式新风净化技术:维护成本低,但在机器运转中产生臭氧,严重危害了身体健康;
第三代负离子式新风净化技术:具有能耗小、无噪音、易维护等优点,该技术产生大量静电,导致桌椅、墙壁、被褥、衣物等生活物品会吸附大量灰尘、PM2.5,污染物无法完全收集,造成古玩字画腐蚀脱色,对身体引发二次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负离子雾和静电场净化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负离子雾和静电场净化过滤装置,它包含壳体、风机、负离子雾装置、静电场装置和高压发生器,壳体内安装有风机、负离子雾装置、静电场装置和高压发生器,其中高压发生器的正负极两端分别与负离子雾装置和静电场装置的两端连接,负离子雾装置与静电场装置主平面平行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负离子雾装置是由第一片体、阳极板、阴极导电板、阴极发射针和高压触点组成,第一片体上安装有阳极板,阳极板上横向设置有两个阴极导电板,两个阴极导电板上均铺设有若干个方孔,每个方孔内对应设置有一个阴极发射针,第一片体的一侧两端分别设置有高压触点,其中阳极板通过高压触点与高压发生器的正极连接,阴极导电板和阴极发射针通过高压触点与高压发生器的负极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阴极发射针的尖端呈圆锥型,放电尖端垂直于阴极导电板的方孔中心。
作为优选,所述的静电场装置是由第二片体、静电收集仓和触点组成,第二片体上设置有多个静电收集仓,第二片体的一侧两端分别设置有触点,其中静电收集仓为矩形阵列形状的孔洞,大小为3.2mm*1.6mm,孔洞与孔洞之间的水平连接板的夹层内设置有磁性导电膜材料,静电收集仓的磁性导电膜材料通过触点连接到高压发生器正负极上,在每层孔板的上下表面施加正高压静电场,可以收集通过带有负离子的尘埃和细菌颗粒物吸附到静电收集仓的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负离子雾装置和静电场装置与高压发生器的18千伏电压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它结构设计合理,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消除极间打火和使用电击的隐患,易于清洗,可长寿命循环使用,低风阻,高效率的颗粒物过滤器,适用于家用、工业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负离子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阴极发射针与阴极导电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静电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静电收集仓的局部放大图。
1-壳体;2-风机;3-负离子雾装置;3-1-第一片体;3-2-阳极板;3-3-阴极导电板;3-4-阴极发射针;3-5-高压触点;4-静电场装置;4-1-第二片体;4-2-静电收集仓;4-3-触点;5-高压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壳体1、风机2、负离子雾装置3、静电场装置4和高压发生器5,壳体1内安装有风机2、负离子雾装置3、静电场装置4和高压发生器5,其中高压发生器5的正负极两端分别与负离子雾装置3和静电场装置4的两端连接,负离子雾装置3与静电场装置4主平面平行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森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森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688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门窗的室内侧风道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双冷风冷式空调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