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热型电路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68580.0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7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州宝得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8 | 代理人: | 徐庆莲 |
地址: | 514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电路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路板,特别涉及一种散热型电路板。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路板可称为印刷线路板或印刷电路板,按层数来分的话分为单面板,双面板,和多层线路板三个大的分类国内对印刷电路板的自动检测系统的研究大约始于90年代初中期,还刚刚起步,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研院所也比较的少,而且也因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印刷电路板缺陷的自动光学检测系统的研究也停留在一个相对初期的水平,正因为国外的印刷电路板的自动检测系统价格太贵,而国内也没有研制出真正意义上印刷电路板的自动检测设备,所以国内绝大部分电路板生产厂家还是采用人工用放大镜或投影仪查看的办法进行检侧,由于人工检查劳动强度大,眼睛容易产生疲劳,漏验率很高,而且随着电子产品朝着小型化、数字化发展,印制电路板也朝着高密度、高精度发展,采用人工检验的方法,基本无法实现,对更高密度和精度电路板,己完全无法检验,检测手段的落后,导致目前国内多层板的产品合格率仅为50~60%,目前市场上的电路板有些没有设置散热措施,电路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因高温而损坏,无法继续使用,甚至给工作带来困扰,实用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散热型电路板,可做到快速通过吸热、散热降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散热型电路板,包括主板,所述主板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管,所述主板的一端设置有吸热夹,所述吸热夹的一端设置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一端设置有散热块,所述散热块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设置有小型电源块,所述小型电源块的顶部设置有小型风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元件,所述第一元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元件,所述第一元件的另一侧设置有槽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的一端均设置有电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热夹与散热块通过导热管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通过电路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吸热夹可快速将电路板因工作产生的热量吸走,通过导热管传输至散热块,通过设置小型风扇便于对散热块进行降温,通过设置散热管从主板内部进行散热,加速电路板的降温。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板;2、散热管;3、吸热夹;4、导热管;5、散热块;6、支撑架;7、小型电源块;8、小型风扇;9、第一元件;10、第二元件;11、槽口;12、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型电路板,包括主板1,主板1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管2,主板1的一端设置有吸热夹3,吸热夹3的一端设置有导热管4,导热管4的一端设置有散热块5,散热块5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架6,支撑架6的一端设置有小型电源块7,小型电源块7的顶部设置有小型风扇8。
进一步的,主板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元件9,第一元件9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元件10,第一元件9的另一侧设置有槽口11,第一元件9、第二元件和槽口11使电路板可正常工作。
第一元件9与第二元件10的一端均设置有电路12,电路12作为电路板的传输管传输指令与电能。
吸热夹3与散热块5通过导热管4相连接,吸热夹3将热量通过导热管4传输至散热块5。
第一元件9与第二元件10通过电路12相连接,第一元件9将指令与电能通过电路12传输至第二元件10。
具体的,第一元件9、第二元件和槽口11使电路板可正常工作,吸热夹3将电路板因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管4传输至散热块5,小型风扇8快速对散热块5进行降温,通过主板1与散热块5之间的温度差将电路板上的热量吸走,散热管2在主板1内部吸收主板1的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州宝得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梅州宝得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685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警用导航接收机
- 下一篇:农业气象集成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