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形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65719.6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4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鑫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52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53113 | 代理人: | 钱磊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形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装置,尤其是一种圆形插座。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使导体与适当的配对原件连接,实现电路接通和断开的机电元件。连接器是我们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圆形插座的运用不仅仅在于前述的电器产品,其亦广泛用于汽、机车的电路系统,以作为线路的连接。
传统的圆形插座它包括圆形插座本体,圆形插座本体包括连接座、电连接插接座和线缆接入座,电连接插接座与连接座的轴向一端卡接连接,线缆接入座与连接座的轴向另一端螺纹连接,外部线缆由线缆接入座穿入,并与电连接插接座内的插销等相接;由于线缆接入座与连接座只是仅仅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将两者进行密封连接,进而造成线缆接入座与连接座之间的密封性较差,从而影响圆形插座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较好及避免影响圆形插座运行的圆形插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圆形插座,包括圆形插座本体,所述圆形插座本体包括连接座、电连接插接座和线缆接入座,所述电连接插接座与连接座的轴向一端卡接连接,所述线缆接入座与连接座的轴向另一端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连接部,该连接部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线缆接入座包括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螺纹部、旋拧部和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的外壁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螺纹部的外壁还套设有与旋拧部相互抵触的具有弹性的密封圈,所述旋拧部的直径大于第一螺纹部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螺纹部的外壁套设有与旋拧部相互抵触的密封圈,第一螺纹部与连接部螺纹连接过程中该第一螺纹部的外壁套设的密封圈会受到连接部挤压,挤压后的密封圈自身具有回弹力,使得密封圈能更加紧密的贴于第一螺纹部和连接部之间,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线缆接入座与连接座之间的密封性能,从而避免影响圆形插座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朝向密封圈的端面设置有用于压紧密封圈的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能逐渐的受到连接部的挤压,增加了连接部与密封圈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线缆接入座与连接座之间的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拧部的外壁呈六边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扳手能方便的转动旋拧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螺纹部螺纹连接有用于紧固线缆的锁紧套,该锁紧套的外壁呈六边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外部线缆与线缆接入座连接更加牢固,保证了扳手能方便的转动锁紧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爆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形插座,包括圆形插座本体,所述圆形插座本体包括连接座1、电连接插接座2和线缆接入座3,所述电连接插接座2与连接座1的轴向一端卡接连接,所述线缆接入座3与连接座1的轴向另一端螺纹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座1包括连接部10,该连接部10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线缆接入座3包括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螺纹部31、旋拧部32和第二螺纹部33,所述第一螺纹部31的外壁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螺纹部31的外壁还套设有与旋拧部32相互抵触的具有弹性的密封圈4,所述旋拧部32的直径大于第一螺纹部31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鑫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鑫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657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