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气净化及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63687.6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5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欢欢;施彩莲;段国生;孙东燕;严振国;钱荣伟;张小伟;段鹏飞;叶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游县金怡热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F23J15/06;F23J15/02;F23J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4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净化 余热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烟气净化及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热电即火力发电时,燃烧农业废弃物及干燥污泥时,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若高温烟气直接排放,会产生污染也会产生能源的浪费,现有的余热回收装置或净化装置,结构复杂,余热回收效率低,烟气净化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回收效率高、净化效果好的烟气净化及余热回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烟气净化及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余热回收装置和净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一筒体、置于第一筒体顶部的并用于收集高温烟气的集气腔室、置于第一筒体底部的排气腔室、置于第一筒体内并连通集气腔室和排气腔室的导热管,集气腔室上连通有烟气进气管,第一筒体上设有输入常温水至第一筒体内的进水管和输出高温水的出水管,净化装置包括第二筒体、置于第二筒体内中部的喷淋器和置于第二筒体顶部的过滤器,第二筒体内设有与排气腔室连通的导气管,导气管的出气端置于喷淋器的下方,第二筒体顶部设有出气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器包括均固定于第二筒体内壁的过滤板、无纺布层和碳纤维层,碳纤维层、无纺布层和过滤板由上到下依次叠合,无纺布层和碳纤维层之间设有活性炭颗粒,过滤板的滤孔孔径由靠近无纺布层的一侧至远离无纺布层的一侧呈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筒体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设有第一滤网和过滤网布,第一滤网为双层且分别置于过滤网布两侧,喷淋器连接有用于提供喷淋水的水槽,出水口与水槽连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气管的进气端上设有第二滤网,排气腔室上设有除污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烟气通过余热回收装置加热第一筒体内的常温水,使第一筒体内排出高温水用于使用,对烟气中的余热进行回收;过滤装置中的喷淋器对已降温的烟气进行喷淋,使烟气中的颗粒杂质沉降,再通过过滤器对烟气进行精过滤,使烟气排放时实现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烟气净化及余热回收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烟气净化及余热回收系统实施例图1中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烟气净化及余热回收系统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烟气净化及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余热回收装置和净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一筒体1、置于第一筒体1顶部的并用于收集高温烟气的集气腔室2、置于第一筒体1底部的排气腔室3和置于第一筒体1内并连通集气腔室2和排气腔室3的导热管4,集气腔室2上连通有烟气进气管5,第一筒体1上设有输入常温水至第一筒体1内的进水管6和输出高温水的出水管7,净化装置包括第二筒体8、置于第二筒体8内中部的喷淋器9和置于第二筒体8顶部的过滤器10,第二筒体8内设有与排气腔室3连通的导气管11,导气管11的出气端置于喷淋器9的下方,第二筒体8顶部设有出气管12。
高温烟气经烟气进气管5进入集气腔室2,再通过导热管4加热第一筒体的常温水,使第一筒体1内排出高温水用于其它方面的使用,即对高温烟气进行余热回收再利用,导热管4为多根均布于第一筒体1内,导热管4竖向垂直排布,提高导热管4与第一筒体常温水的热交换面积,且烟气中的部分粉尘通过自身重量,沿导热管4掉落至排气腔室3内,冷却后的烟气经导气管11导入净化装置中,喷淋器9对烟气进行喷淋,使烟气中的颗粒杂质随水汽沉降,再通过过滤器10对烟气进行精过滤,使烟气排放时实现净化。
所述过滤器10包括均固定于第二筒体8内壁的过滤板20、无纺布层21和碳纤维层22,碳纤维层22、无纺布层21和过滤板20由上到下依次叠合,无纺布层21和碳纤维层22之间设有活性炭颗粒23,过滤板20的滤孔24孔径由靠近无纺布层21的一侧至远离无纺布层21的一侧呈逐渐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游县金怡热电有限公司,未经龙游县金怡热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636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高中数学的三视图装置
- 下一篇:动能势能转化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