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多用途扳手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57767.0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0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孙迎春;李春花;胡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3/56 | 分类号: | B25B13/5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2204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多用途 扳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多用途扳手。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国内氨纶依赖整体的进口技术,随着国内厂家消化进口技术的同时对原有技术的改进和氨纶产能扩大的研发在逐步进行,新生产线的技术在逐步提高,单个生产位的产能也在逐渐增加,为了减少对产能的影响和增加生产的变动的灵活性,目前已逐步实现纺丝单个生产位可以独立进行生产不同的品种,即单个生产位单独使用一台原液计量泵。
随着产能的增加,原液计量泵已逐步变化到现在的一进三十六出或一进四十出,但是在使用时原液计量泵中的原液移送软管内管经常容易破裂,因原液计量泵的内部空间有限,更换时需将外层先拆除,然后才能对内管更换工作,大幅延长了生产位的停车时间,提高了员工的工作劳动强度,在此情况下,需要一种新型多用途扳手对需要更换的软管进行针对性的更换,来节省停产时间,实现机器的最大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多用途扳手,具备设计合理和便于维修的优点,解决了更换时需将外层先拆除,然后才能对内管更换工作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设计合理和便于维修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多用途扳手,包括扳手头,所述扳手头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扳手头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扳手孔,所述第一扳手孔的一侧开设有位于扳手头上的第二扳手孔,所述扳手头远离第一扳手孔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在固定槽的内部,所述固定块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连接杆远离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扳手柄,所述扳手柄的表面套接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表面开设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第一扳手孔的形状为长方形。
优选的,所述第二扳手孔的形状为正方形。
优选的,所述橡胶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橡胶套均套接在扳手柄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的大小相等。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多用途扳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新型多用途扳手,通过设置扳手头,扳手头上开设的第一扳手孔和第二扳手孔方便了与原液输送软管的对接,可以针对需要更换的软管进行针对性的更换,不需再像以前一样需将外层先拆除更换,大幅降低了生产位的停车时间及员工的工作劳动强度,且操作方便费时费力。
2、该新型多用途扳手,通过设置固定螺栓,方便了扳手头与连接杆的拆卸,固定块的设置,使连接杆可与多个不同型号和不同种类的扳手头相配合,使用时仅仅需要更换扳手头即可,减少连接杆的携带量,提高了其便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扳手头结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扳手头结构后视图。
图中:1扳手头、2连接杆、3第一扳手孔、4第二扳手孔、5固定槽、6第一固定孔、7固定块、8第二固定孔、9固定螺栓、10扳手柄、11橡胶套、12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有限公司,未经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577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力安装的多功能扳手
- 下一篇:便携式色谱专用内六角扳手组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