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下分注双偏心分层工作筒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654735.5 | 申请日: | 2017-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7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 发明(设计)人: | 俞佳庆;郑立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43/20 | 分类号: | E21B43/20;E21B43/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朱坤鹏,王春光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分注双 偏心 分层 工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生产设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井下分注双偏心分层工作筒。
背景技术
油田注水是中国石油始终坚持的特色技术,注水开发举足轻重。由于大多数油田都是非均质、多油层砂岩油藏,层间矛盾突出,迫切需要发展和应用分层注水,控制高渗透层的注水量,加强低渗透层的注水量。分层注水在经济有效开发、持续高产稳产、提高水驱采收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可投捞式分层注水技术是其中的主体技术之一。随着智能配水器集成了电池、电机、水嘴、流量计、压力计,其体积也越来越大。大尺寸配水器在井下定位锁定困难,投入、打捞成功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大尺寸配水器在井下投入、打捞成功率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下分注双偏心分层工作筒,该井下分注双偏心分层工作筒采用双偏心设计,可实现投捞作业过程精确定位和导向控制,提高投捞成功率,并可实现对任意层进行测试与调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井下分注双偏心分层工作筒,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接头、中心管和下接头,上接头、中心管和下接头均为直立的筒状,中心管内含有沿轴向贯通的配水器通道和通讯短节通道,配水器通道的轴线和通讯短节通道的轴线均偏离中心管的轴线,通讯短节通道的直径小于配水器通道的直径,配水器通道的轴线到中心管轴线的距离小于通讯短节通道的轴线到中心管轴线的距离。
上接头的上端内设有NPT内螺纹,下接头的下端外设有NPT外螺纹。
中心管内还含有沿轴向贯通的桥式偏心通道,桥式偏心通道的轴线偏离中心管的轴线,桥式偏心通道的直径小于通讯短节通道的直径。
桥式偏心通道的轴线到中心管轴线的距离大于通讯短节通道的轴线到中心管轴线的距离。
中心管内共含有四条桥式偏心通道,四条桥式偏心通道中的两条位于配水器通道与通讯短节通道连线的一侧,四条桥式偏心通道中的另外两条桥式偏心通道位于配水器通道与通讯短节通道连线的另一侧。
中心管的上端内设有圆锥形内表面,该圆锥形内表面所对应的圆锥形的顶端朝下,该圆锥形内表面所对应的圆锥形的底端朝上,配水器通道的上端和通讯短节通道的上端均与圆锥形内表面连接。
配水器通道的内表面含有两条定位环槽,两条定位环槽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两条定位环槽均位于中心管的上部。
中心管的下端外设有磁定位块,磁定位块位于通讯短节通道与中心管的边缘之间。
上接头与中心管通过上壳体连接固定,上接头的下端和中心管的上端对应的插接于上壳体的两端内,下接头与中心管通过下壳体连接固定,下接头的上端和中心管的下端对应的插接于下壳体的两端内。
中心管的侧壁内设有出水口,出水口连通配水器通道与中心管的外部,出水口位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井下分注双偏心分层工作筒采用双偏心设计,可实现投捞作业过程精确定位和导向控制,提高投捞成功率,并可实现对任意层进行测试与调配。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井下分注双偏心分层工作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上接头的剖视图。
图4是下接头的剖视图。
图5是中心管的剖视图。
1、上接头;2、上壳体;3、定位环槽;4、配水器通道;5、出水口;6、下壳体;7、下接头;8、磁定位块;9、中心管;10、通讯短节通道;11、圆锥形内表面;12、桥式偏心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井下分注双偏心分层工作筒,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接头1、中心管9和下接头7,上接头1、中心管9和下接头7均为直立的筒状,中心管9内含有沿轴向贯通的配水器通道4和通讯短节通道10,配水器通道4的轴线和通讯短节通道10的轴线均偏离中心管9的轴线,通讯短节通道10的直径小于配水器通道4的直径,配水器通道4的轴线到中心管9轴线的距离小于通讯短节通道10的轴线到中心管9轴线的距离,如图1和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547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拟岩心的填砂管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低渗透油藏注水动态裂缝的物理测试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