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新鲜红枣去皮去核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48726.5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8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张江宁;张玲;丁卫英;徐琳;郝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N4/08 | 分类号: | A23N4/08;A23N7/00 |
代理公司: | 太原倍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4111 | 代理人: | 骆洋 |
地址: | 030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新鲜 红枣 去皮 去核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携式新鲜红枣去皮去核机。
背景技术
红枣在我国种植面积广、种类众多,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抗氧化酚类物质,具有养血补气、延缓衰老等多种功效。新鲜红枣含水量和含糖量高,且清脆可口,深得人们喜爱,但是枣皮和枣核对人们的食用口感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如果能对鲜枣进行去皮去核处理的话,不仅能够提高食用口感,而且还能为红枣的后期加工提供便利条件。
现有技术中,对于鲜枣的去皮的处理方法有浸泡法、机械去皮法等,浸泡法是将红枣浸泡在温水或化学浸泡液中,当红枣发胖后捞起剥皮,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影响红枣的后期加工品质;而机械去皮法所使用到的机器存在体积大、结构复杂、成本高、去皮不净等问题。对于鲜枣的去核处理,一般都采用冲击去核的方式,但是该类装置同样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此外,现有技术中,也鲜有同时具备去皮去核功能且携带方便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便携式新鲜红枣去皮去核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便携式新鲜红枣去皮去核机,包括底座、支撑梁、去核杆、上卡具、下卡具、去皮筒和连接臂;
所述的底座包括外壳,外壳的顶板上开设有贯穿顶板上下的第一通孔,外壳内活动插装有能够推进和拉出的抽屉;
所述的支撑梁包括竖梁,竖梁的底部与底座的外壳顶板铰接连接且铰接处设有扭力弹簧;竖梁的顶部固定有横梁,横梁上正对底座的外壳上第一通孔的位置开设有贯穿横梁上下的第二通孔,横梁的下表面上固定有与第二通孔对接的连接管,连接管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二通孔的直径,连接管的外管壁上设有连接螺纹;
所述的去核杆包括杆体,杆体的下部滑动插装在横梁的第二通孔及连接管内,杆体的顶部设有摁钮,杆体上位于摁钮和横梁之间的部分套设有压缩弹簧;
所述的上卡具包括上套管,上套管的内管壁上设有连接螺纹,上套管套装在连接管外且二者螺纹连接;上套管的底部固定有帽口向下的上卡帽,且上卡帽的帽顶开设有供杆体通过的第一通过孔;
所述的下卡具包括下套管,下套管的顶部固定有帽口向上的下卡帽,且下卡帽的帽底开设有供枣核通过的第二通过孔;下套管的底部管口固定于外壳的顶板上并与第一通孔对接;
所述的去皮筒包括内筒体和外筒体,内筒体活动插装在外筒体内,并且二者之间为榫卯连接;内筒体的内壁上布满指向内筒体轴线方向的刷毛且位于内筒体轴线处的位置留有用于卡置枣粒的卡槽;外筒体的下部沿其外壁固定有一圈环状传动齿;去皮筒置于上、下卡具之间,其中,上卡帽位于内筒体的上筒口处,下卡帽位于内筒体的下筒口处;
所述的连接臂包括卡圈,卡圈的一端固定有斜臂,斜臂的另一端与外壳的顶板铰接连接且铰接处设有扭力弹簧;卡圈套装固定在外筒体上且二者之间安装有轴承,斜臂内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与外筒体上的环状传动齿啮合连接的传动齿轮,电机开关设于外壳或斜臂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杆体的底端端面开设有内凹的半圆形凹槽,半圆形凹槽的槽边与杆体的外壁相交,且相交处为尖刃设计。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工作时,鲜枣卡置在去皮筒内筒体刷毛轴线处的卡槽内,上、下卡具将鲜枣固定,启动电机开关,电机转动,带动去皮筒转动,由于鲜枣已被上、下卡具固定不动,所以刷毛会不断的对鲜枣枣皮进行刷擦处理,直至鲜枣的枣皮被刷干净;然后关闭电机,用手瞬间摁下去核杆,鲜枣的枣核在去核杆的冲击下被顶出,落至底座的抽屉内,从而最终完成去皮去核操作。
本实用新型装置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小巧便携、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同时兼具了鲜枣去皮去核的双重功能。去皮功能采用内壁布满刷毛的去皮筒,通过去皮筒不断的自转,其内的刷毛也不断的对鲜枣枣皮进行刷擦,从而达到去皮的功能,而且去皮干净、效率极高。去核功能采用去核杆对枣核进行冲击去核,去核精度准确、效率极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中上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中下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去皮筒及连接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去核杆杆体底端纵向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487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