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供热管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46551.4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5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鑫冶金属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9/02 | 分类号: | F16L59/02;F16L9/14;F17D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35 | 代理人: | 孟阿妮 |
地址: | 22636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供热 管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供热管道,属于热学和机械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常规供热管道一般由内部钢管、保温层和保护层三层结构组成,钢管用来传输供热液体或者气体;保温层主要用来减少供热管道及其附件、设备等在热传输过程中由于热交换而发生的热损耗,其多采用制作成本低,保温性能好的聚氨酯泡沫材料;保护层主要是保护内层,提高管体的抗压性、耐用性和防水性。
采用该种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首先,由于聚氨酯泡沫的耐温性能的局限性,当温度达到120℃时,就会出现老化现象,以至于失去保温隔热作用。因此,目前在供热系统中,传输液体或者气体的温度多控制在110℃下,导致整个供热系统供热范围小、供热效率低;其次,保温层的材料老化难以及时发现。第三,保温层多直接包覆黏着于内部钢管之外,当相邻的保温管、管接头互相衔接、其他设备(如开关阀)互相衔接时,必须去除黏附的发泡层除去(例如使用砂纸对内层管之外表面进行研磨),该操作方式导致施工过程缓慢复杂,且研磨后的内管的圆度或者圆柱度改变,并成为衔接部分出现液体渗漏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提升供热管道供热温度,改进保温层与内部钢管连接方式,能够通过嵌插在管接头保温层中的湿度传感器评估保温层老化程度的新型供热管道。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供热管道,包括内管、保温层、湿度传感器,所述内管的外层为热涂层并被热涂层包覆,热涂层和保温层之间设置有薄管层;内管的最外层为保护层,所述保温层被保护层包覆;
所述热涂层材质为SiO2气凝胶,热涂层的厚度为1mm;所述薄管层的材质为塑料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薄管层的厚度为2-3mm;
所述湿度传感器嵌插在保护层的内部;湿度传感器采用无线信号传输并通过电线连接外置的电源;所述保护层的厚度大于热涂层、薄管层的厚度,保护层的材质为聚乙烯或铝箔包层,其厚度为4-5mm。保温层的材质为聚氨酯或聚氨基甲酸酯发泡材料或聚乙发泡材料或聚氯乙烯发泡材料,其厚度为内管直径的1/4-1/3。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可根据现有管道生产工艺,做局部调整便可完成该新型管道的生产,涂覆层的存在提高了供热范围及热效率。
2、通过湿度传感器,检测保温层内部的湿度,为评估保温层的老化程度提供了方便。
3、保温层与内管涂覆层中间的薄管层,能够有效提高热管需要连接时的施工质量及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湿度传感器的安装图。
图中:1、内管,2、热涂层,3、薄管层,4、保温层,5、保护层,6、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内管1,热涂层2,薄管层3,保温层4,保护层5,湿度传感器6。自内到外依次为钢管1,热涂层2,薄管层3,保温层4,保护层5。湿度传感器6嵌插在保护层5内部。热涂层包裹在内管1外侧,厚度约为1mm,薄管层位于热涂层2之外,其有效厚度为2-3mm,薄管层3之外套装有保温层4,在1-5层结构中,保温层4的厚度最大,保护层5处于最外层,用以保护内部结构。
所述的内管1,具有一定的延伸长度,其材质为塑胶材质或金属材质,采用整体成型制作工艺,在内管体1成型后,利用相应的成型设备在其外表面1上涂抹热涂层2,待热涂层2干燥之后,包覆一薄管层3。
所采用的热涂层2材料为SiO2气凝胶,且涂层的厚度为1mm。
所采用的薄管层3的材料为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其厚度为2- 3mm。
所采用的保温层4的材料为聚氨酯或聚氨基甲酸酯发泡材料、聚乙发泡材料、聚氯乙烯发泡材料,其有效的厚度为内管1直径的1/4-1/3。
所采用的湿度传感器6嵌插在管接头的保温层4内部,采用无线信号传输,通过外置电源供电。
所采用的保护层5的材料为聚乙烯或者铝箔包层,其厚度为4-5mm。
当将相邻的新型供热管、新型供热管与管接头、新型供热管与其他设备互相衔接时,施工者用切割工具进行切割,快速去除保温层4,保护层5。由于薄管层2的存在,使得保温层4不会沾黏于内管体1的外表面。同时在完成内管2的相互连接后,重新涂覆热涂层2,薄管层3,保温层4,保护层5,以保持接头之间的最佳接合状态,确保接合处不会出现渗漏问题。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鑫冶金属板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鑫冶金属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465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道隔音棉
- 下一篇:一种离心玻璃棉制品保温管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