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避免、消除斜溜槽堵塞的气动清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44847.2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7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吴佑俭;汪为平;吉万健;刘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3/06 | 分类号: | B65G53/06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4111 | 代理人: | 常前发,奚志鹏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避免 消除 溜槽 堵塞 气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斜溜槽的清堵装置,适用于金属矿山、煤炭、冶金、火电、建材行业斜溜槽堵塞后的疏通清理,也可用于防止斜溜槽内物料发生粘壁、棚料引发的堵塞问题。
背景技术
在各工矿企业中,斜溜槽作为非标配套设备在各个行业的工程建设中被大量采用,主要实现溜槽中的物料借助自身重力和高差输送到料仓。此外,斜溜槽还起着很多其他作用,如在密封、调节工艺流程、物料在机械设备上的合理分布、避免偏载等方面。
然而,在斜溜槽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物料堵塞现象,堵塞严重时会影响其正常生产甚至停产。造成斜溜槽输送物料时堵塞的原因有多种,一方面可以归纳于斜溜槽的布置型式、倾角、断面等设计参数是否合理;另一方面,物料的自身性质也是引起斜溜槽堵塞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是物料的含水率和粒径两个参数。物料的含水率越高,物料颗粒之间的毛细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向内收缩成弯液面,表面张力的方向与弯液面相切,其合力方向指向物料间的接触面,从而使物料表现出一定的黏聚性,物料粘壁棚拱的几率大增。物料的粒径越小,物料颗粒的比表面积越大,颗粒间接触面积增大,颗粒间发生相对滑动时要克服的阻力更大,易引起物料粘团堵塞;而在一定范围内,粒径大的物料颗粒棱角突出,颗粒间嵌入咬合作用明显,又会引起物料间的内摩擦力增大,引起堵塞现象的产生。
现有的斜溜槽防堵塞方法大多还依靠人工敲击振动清理、高压水冲洗为主,劳动效率低、安全隐患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防止、清除斜溜槽内物料发生粘壁、棚料引发的堵塞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简便、工作性能可靠、操作灵活、高效、安全、环保的用于避免、消除斜溜槽堵塞的气动清堵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避免、消除斜溜槽堵塞的气动清堵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避免、消除斜溜槽堵塞的气动清堵装置是由气源系统、控制气流管路系统、工作气流管路系统、电控系统和喷射系统组合构成,在斜溜槽上方为给料设备。斜溜槽由顶板、底板和两侧板拼焊而成。
所述的气源系统由空压机、第Ⅰ手动球阀、第Ⅰ逆止阀、控制气源储气罐、第Ⅱ手动球阀、第Ⅱ逆止阀、最小压力控制阀、工作气源储气罐、第Ⅲ手动球阀、第Ⅲ逆止阀组成;第Ⅰ逆止阀、控制气源储气罐、第Ⅱ手动球阀、第Ⅱ逆止阀通过管路顺序连接,最小压力控制阀、工作气源储气罐、第Ⅲ手动球阀、第Ⅲ逆止阀通过管路顺序连接;第Ⅰ手动球阀的一端通过管路与空压机的排气管连接,第Ⅰ手动球阀的另一端通过管路分别与第Ⅰ逆止阀、最小压力控制阀连接。
所述的控制气流管路系统由控制气流管道及管道附件、气动三联件、电磁阀组成,气动三联件、电磁阀顺序安装在控制气流管道上;气动三联件与第Ⅱ逆止阀通过控制气流管道连接。
所述的喷射系统包括安装在斜溜槽底板外面自下而上分3~8层平行布置的喷气管道、底板喷嘴、侧板喷嘴,在斜溜槽的底板和侧板上开设有喷嘴孔,底板喷嘴间隔安装在喷气管道上并穿过斜溜槽底板上的喷嘴孔密封固定在斜溜槽的底板上,侧板喷嘴穿过斜溜槽侧板上开设的喷嘴孔安装在斜溜槽两边的侧板上,侧板喷嘴的进气端通过挠性接头与喷气管道的端部连接。喷气管道及其上面安装的底板喷嘴、侧板喷嘴视斜溜槽的竖直高度分多层安装,每层的高度间距约1m,以0.8~1.2m范围为宜;底板喷嘴安装间距以400~500mm为宜,数量依底板的宽度布置。喷射系统的每层单独控制。
所述的工作气流管路系统由清堵工作气流主管道、清堵工作气流分支管道及管道附件、电控气动球阀、电控气动蝶阀组成,电控气动球阀安装在清堵工作气流主管道上;清堵工作气流主管道的一端与第Ⅲ逆止阀连接,清堵工作气流主管道的另一端与清堵工作气流分支管道连接,清堵工作气流分支管道通过电控气动蝶阀与喷气管道的进气端连接。电控气动球阀一般安装于工作气流管道竖直方向段管道底端约1m高处,一般控制在0.9~1.2m高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448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气轮胎
- 下一篇:具有更大耐脱圈性的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