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生物除臭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44687.1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23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邱才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森达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B01D53/86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07 | 代理人: | 郑晓荃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中国(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生物 除臭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臭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新型生物除臭设备。
背景技术
恶臭气体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会使中枢神经产生障碍、病变,引起慢性病、急性病。杂环香料的阈值低、气味强度大且不愉快,在生产和包装过程中极易有大量的气味逸出,对公司内部和周边人群易造成身心不愉快。该厂产生的废气浓度较低,成分复杂,监测难度大,治理困难。国外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便开始了恶臭气体污染治理的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我国20世纪80年代才开展恶臭气体污染的调查、测试和标准方面的研究,而对脱臭技术的研究则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进行。
各种恶臭气体处理方法的目的在于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使恶臭气体的物质结构发生改变,消除恶臭。常规的恶臭气体常见处理方法有燃烧法、氧化法、吸收法、吸附法、中和法和生物法等。
生物除臭是采用生物法通过专门培养在生物滤池内生物填料上的微生物膜对废臭气分子进行除臭的生物废气处理技术。
当含有气、液、固三项混合的有毒、有害、有恶臭的废气经收集管道导入本系统后通过培养生长在生物填料上的高效微生物菌株形成的生物膜来净化和降解废气中的污染物。
目前,常规的生物除臭方式采用水洗+生物填料段的布置方式进行除臭,但是在运行时需要投加微生物培养驯化,否则难以保证本项目的处理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中的问题,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且能够进行智能控制的新型生物除臭设备。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生物除臭设备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填料层和活性污泥层、及用于进行水循环的循环单元;所述填料层内填充有表面依附有生物膜的填料,所述循环单元一端与所述活性污泥层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填料层相连通;工作时,废气从下往上依次穿过所述活性污泥层和所述填料层进行净化处理后排出;且所述活性污泥层内的水被所述循环单元抽引至所述填料层进行喷洒,并回收至所述活性污泥层。
优选地,所述循环单元包括循环水池、循环水泵、循环管道和多个喷头,所述循环水泵通过所述循环管道分别连通所述循环水池和所述多个喷头;所述循环水池与所述活性污泥层通过过滤部件相连通,所述多个喷头均匀地设于所述填料层内,并朝向所述填料层内的填料的开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过滤部件是包含滤网或滤膜的过滤装置。
优选地,所述废气通过曝气管进入所述活性污泥层,且所述曝气管均匀地分布于所述活性污泥层内。
优选地,所述活性污泥层还设有补水口。
优选地,所述填料层、所述活性污泥层和所述循环单元集成于所述新型生物除臭设备的外壳内。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活性污泥层相连通的前置处理单元,所述前置处理单元包括对废气进行光催化降解的光催化装置、用于产生等离子的等离子体装置、及与所述活性污泥层相连通的引风机,所述引风机设于气体混合室内,所述等离子体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光催化装置的出风口均与所述气体混合室相连通,从而使得光催化降解后的废气和等离子体在所述气体混合室进行混合形成混合气体,所述引风机将所述混合气体引流至所述活性污泥层内。
优选地,所述等离子体装置的出风口通过多个等离子分流管与所述气体混合室相连通,且所述多个等离子分流管相对平行且等间隔地分布于所述光催化装置的出风口处,并与所述光催化装置的出风口处的出风方向垂直设置。
优选地,每一所述等离子分流管一端与所述等离子体装置的出风口相连通,另一端密封设置,且在表面还设有多个通孔。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所述新型生物除臭设备中,废气从下往上依次穿过所述活性污泥层和所述填料层进行净化处理后排出;且所述活性污泥层内的水被所述循环单元抽引至所述填料层进行喷洒,并回收至所述活性污泥层,因此,既可发挥所述填料层的表面生物膜的作用,又能通过底部的所述活性污泥层进行持续高效的降解,适合废气浓度高、成分复杂、排放要求高、工况波动的场合;
2、在所述新型生物除臭设备中,所述循环水池与所述活性污泥层通过过滤部件相连通,所述多个喷头均匀地设于所述填料层内,并朝向所述填料层内的填料的开口设置,从而使得所述循环单元喷洒的循环水中蕴含了所述活性污泥层内的微生物,而且所述填料层内的微生物也可以随着循环水回收至所述活性污泥层,因此可以在所述活性污泥层直接进行微生物的驯化培养,节省了额外的微生物驯化培养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森达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森达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446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