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护踝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44445.2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2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希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希民 |
主分类号: | A41D13/05 | 分类号: | A41D13/05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37224 | 代理人: | 刘亚宁 |
地址: | 250031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保健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护踝。
背景技术
护踝,作为一种保护人体踝关节的用具,经常应用于较为激烈的运动中或者足部损伤后的康复保护中,能够有效避免踝关节的扭伤和足部韧带的撕裂,对于损伤后的足部也能起到矫正防止错位的作用,因此其保护效果的好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现有的护踝多种多样,但是绝大部分为了提高其保护效果而采用了大面积的纺织物,或者直接采用一体结构的筒体,这种结构虽然能够起到对抗一定的外力对踝部的冲击,但是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在患者佩戴这种护踝时由于其包裹性强,很容易导致足部温度上升,进而出汗,长期佩戴会形成脚臭甚至引起足部疾病,大大降低了使用性。此外,这种一体式结构的护踝在穿戴时由于足部运动而很容易造成护踝窜动,引起穿戴不舒适,并降低保护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克服上述技术缺陷的护踝。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护踝,其包括:用于容纳足踝及足跟的第一筒体和用于容纳脚掌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远离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为第一开口端,对应足跟的一端为第二开口端,以及与所述第二开口端相对的第三开口端,所述第二筒体远离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为第四开口端,所述第二筒体通过其上的第一固定带连接于所述第一筒体第二开口端的上部,所述第二开口端与所述第三开口端之间设置有围绕所述第一筒体一周的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上设置有一在穿戴状态时位于所述第一筒体两侧的弹性片,所述第一筒体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端处设置有围绕所述第一筒体一周的第三固定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固定带上开设有定位缝,所述第一固定带穿过所述定位缝与所述第一筒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筒体上设置有定位环,所述第三固定带穿过所述定位环对所述第一筒体进行围绕。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四开口端设置有在穿戴状态时位于大拇趾和二趾之间的夹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第三固定带以及弹性片与所述第一筒体的连接方式均为粘扣连接,且所述第一筒体外表面为圆毛,所述弹性片的内表面为刺毛,其外表面为圆毛。
在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将本护踝设置成在穿戴时,所述弹性片的上部在所述第三固定带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护踝由于采用的分体式的连接结构,有效的减少了包裹面积,增加了使用者足部的散热,大大提高了使用舒适度,减少了不必要的包裹,着重在关键部位如脚掌、跟腱、踝关节处设置固定带进行连接,在有效的部位进行重点保护,进一步提高了保护效果,并且由于本护踝为分体结构,穿戴更方便、容易,位于踝关节两侧的弹性片能够对踝部产生拉力,保护矫正效果能加突出,第二筒体有效缓解脚掌冲击,提供多重保护。
2、通过在第二固定带上设置定位缝,能够使穿过其中的第一固定带在使用者运动时保持位置不变,避免了因足部运动造成第二筒体移位,影响使用舒适度和保护效果。
3、在本护踝中,在第一筒体上设置用于对第三固定带进行定位的定位环,能够有效避免穿戴后第三固定带受力造成滑动,导致第一筒体的第一开口端过松而造成弹性片失去保护作用。
4、由于在第四开口端设置有在穿戴状态时位于大拇趾和二趾之间的夹带,防止了由于第二筒体仅受到第一固定带的作用而使第二筒体从脚掌处移动到足弓处,增强了穿戴效果。
5、在本护踝中,固定带和弹性片与筒体的连接方式优选的采用粘扣连接,不仅连接牢固,穿戴和脱下非常方便,还由于没有采用其他连接件,整体柔软,不影响穿鞋或进行运动。
6、通过将弹性片的上部在所述第三固定带下方,有效的加强了弹性片与第一筒体尤其是第一开口端的连接强度,避免了弹性片受力下移而失去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护踝结构新颖且合理,使用穿戴方便,不仅保护效果优秀,并且具有多个散热结构,大大提高了穿戴舒适性,特别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第一筒体、1001定位环、
101第一开口端、102第二开口端、103第三开口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希民,未经刘希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444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警双面穿春季防护服
- 下一篇:一种石墨烯加热保健护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