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雾气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43730.2 | 申请日: | 2017-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33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冲;罗舒凯;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黄金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郑兴旺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信***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管 阀门组件 喷雾组件 水池 雾气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 水幕机构 喷雾口 套管 水幕 外管 气管 技术方案要点 活塞 机构连接 密闭空腔 水流通道 套管连接 外管端部 直接观察 混合腔 套管轴 穿设 滑移 喷雾 气源 水雾 消散 堵住 科普 传播 制造 | ||
1.一种雾气发生装置,包括水池(2),在水池(2)中设有制造水幕的水幕机构(4),水幕机构(4)连接有用于产生水雾的造雾机构(5),其特征在于:造雾机构(5)位于水幕与水池(2)形成的密闭空腔内,造雾机构(5)连接有控制其喷雾或喷水的控制机构(6);所述造雾机构(5)包括与控制机构(6)连接的阀门组件(51)、安装在阀门组件(51)上的喷雾组件(52),所述阀门组件(51)包括套管(511)、位于套管(511)中并沿套管(511)轴向滑移将喷雾组件(52)堵住或打开的活塞(513);所述喷雾组件(52)包括与套管(511)连接的外管(521)、位于外管(521)内的内管(522)、一端穿设于内管(522)且另一端用于连接气源的气管(5231),内管(522)与气管(5231)之间形成水流通道,外管(521)端部设有喷雾口(5211),内管(522)与喷雾口(5211)之间形成造雾的混合腔(52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幕机构(4)包括固定在水池(2)底部且与外部水源连接的套筒(41)、与套筒(41)同轴设置并可拆卸连接的分流件(42),分流件(42)呈回转体,分流件(42)的表面为抛物面(421),套筒(41)与分流件(42)之间形成环形的缝隙(4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41)的内部设有挡环(411),分流件(42)与挡环(411)螺纹连接,在挡环(411)上设有透水孔(41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4111)有若干个且环形阵列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511)上设有与套筒(41)连通的进水孔(5111)、指向水池(2)底面的出水孔一(5112)和出水孔二(5113),进水孔(5111)位于出水孔一(5112)和出水孔二(5113)之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2)底部设有水循环机构(3),水循环机构(3)包括水泵(31)、一端与水泵(31)的进流端连接且另一端与排水口(23)连接的进流管(32)、一端与水泵(31)的出流端连接且另一端与进水口(22)连接的出流管(3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511)的两端敞口,套管(511)的两端固设有端盖(5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6)包括与端盖(512)通过导管(64)连通的缸体(61)、伸入缸体(61)中并与缸体(61)相对滑移的活塞(513)杆、设置于活塞(513)杆末端的手柄(63)。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522)固定在出水孔二(5113)中,所述外管(521)与所述出水孔二(5113)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幕机构(4)距离水池(2)边缘的距离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黄金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黄金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4373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工程地质灾害教学演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境艺术设计用沙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