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烧蚀真空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7453.4 | 申请日: | 2017-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74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汤可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麦格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4 | 分类号: | H01H33/6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烧蚀 真空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烧蚀真空断路器。
背景技术
真空断路器因其灭弧介质和灭弧后触头间隙的绝缘介质都是高真空而得名;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频繁操作、灭弧不用检修的优点,在配电网中应用较为普及。目前,真空断路器闭合与断开时由于需要快速使触头分离,因此往往需要机械传动的方式实现,通过机械传动进行蓄力,再进行闭合断开,一实现快速闭合快速断开的目的,以减少闭合与断开时电弧对触头接触面造成的烧蚀,但在实际使用中,引弧现象是无法避免的,绝大多数断路器的触头由铜制作而成,在电弧的烧蚀下久而久之会产生损耗,最终导致断路器到达使用寿命极限。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耐烧蚀,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可承受大电流高电压下长期开合的耐烧蚀真空断路器。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烧蚀真空断路器,包括筒状的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下部设有静触头,所述绝缘外壳顶部设有定位套,所述绝缘外壳内设有动触头,所述动触头包括动触杆,所述动触杆在定位套内可轴向滑动且末端伸出定位套,所述静触头与动触头彼此相对的接触面中心设有置容孔,所述置容孔内设有耐烧蚀触头;所述耐烧蚀触头包括触头体,所述触头体朝向置容孔孔底的一面设有与孔底相抵接触的接触片,所述接触片与置容孔孔底之间填充有纯银导电硅脂,所述接触片与触头体之间通过柔性电缆相连,所述接触片与触头体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所述触头体凸出于置容孔孔口。
上述结构中,通过在置容孔内设置耐烧蚀触头,使断路器在闭合时,动触头与静触头上的触头体率先接触引弧并承受电弧的烧蚀,接着动触头与静触头结合,从而避免电弧对动触头及静触头的烧蚀损坏;断开时,动触头与静触头率先分离,而位于置容孔内的触头体则通过复位弹簧弹出使两触头体之间依旧保持电连接,当动触头与静触头远离后,触头体才分离,在分离时产生的电弧再一次作用于触头体上由触头体承担,从而保护动触头与静触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置容孔孔口处设有内沟槽,所述内沟槽上设有内卡簧,所述触头体通过内卡簧固定于置容孔内避免其脱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触头体相对于置容孔孔底的一面设有凸起的耐蚀凸台,所述耐蚀凸台穿过内卡簧、且端部凸出置容孔孔口2mm~5mm。
上述结构中,耐蚀凸台突出于置容孔孔口,达到动触头与静触头闭合前率先接触引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触片与柔性电缆为纯铜,所述触头体为钨钢。
上述结构中,接触片与柔性电缆利用了纯铜的导电性,增加瞬间承受电流的强度;触头体为钨钢,利用了钨钢的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的特点,来承受电弧的烧蚀,以此保护动触头与静触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触头朝向定位套的一端、定位套朝向动触头的一端,其两者之间设有弹性波纹管,所述绝缘外壳内为真空。
上述结构中,弹性波纹管为现有技术,用于给绝缘外壳内创造真空条件,避免动触杆与定位套之间存在间隙导致绝缘外壳内无法保持真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耐烧蚀,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可承受大电流高电压下长期开合,耐烧蚀触头的触头体与接触片之间设置柔性电缆,可确保触头体在运动时始终与动触头或静触头保持良好的电连接,而接触片与置容孔孔底之间填充纯银导电硅脂可有效提高两者之间的导电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离状态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闭合过程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完成闭合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0-绝缘外壳;11-静触头;12-绝缘部;13-定位套;14-动触头;141-动触杆;15-置容孔;151-内沟槽;152-内卡簧;16-耐烧蚀触头;161-触头体;1611-耐蚀凸台;162-接触片;163-柔性电缆;164-复位弹簧;17-弹性波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麦格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麦格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74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