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藜麦种子去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7339.1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0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张谨华;杨万明;赵红梅;杨艳君;王鑫;张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中学院 |
主分类号: | B02B3/08 | 分类号: | B02B3/08;B02B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1223 | 代理人: | 俞晓明 |
地址: | 030619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麦种 去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去壳装置领域,特别涉及藜麦种子去壳装置。
背景技术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是印加土著居民的主要传统食物,有5000-7000多年的食用和种植历史,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丰富、全面的营养价值,养育了印加民族,古代印加人称之为“粮食之母”。藜麦种子颜色主要有白、黑、红等几种颜色,营养成分相差不大,其中白色口感最好,黑、红色口感相对差些,但是这些藜麦种子粒度都相对较小,并且种子壳与种子之间接触又相对紧密,在藜麦种子去壳时,会很容易造成去壳不完全的现象,在使用藜麦种子去壳装置对藜麦种子去壳处理后,还会存在一部分藜麦种子去壳不完全的问题,影响藜麦种子的使用。
目前的藜麦种子去壳装置,存在藜麦种子去壳时,达不到理想的去壳效果;工作效率较低和容易造成堵塞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藜麦种子去壳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的藜麦种子去壳装置,存在藜麦种子去壳时,达不到理想的去壳效果;工作效率较低和容易造成堵塞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藜麦种子去壳装置,包括筛选管筒,所述筛选管筒上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固定有第三脱壳筒;所述第三脱壳筒的侧壁上固定有第三电动机;所述第三电动机的输出端同轴固定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三脱壳筒的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三破碎桨;所述第三破碎桨的上端延伸到所述第三脱壳筒的顶面外且其上同轴固定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传动带与所述第二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脱壳筒的下部设置有分料筒;所述分料筒的上部与所述第三脱壳筒的下部贯通;所述分料筒的侧壁上通过机架固定有第四电动机;所述分料筒的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沿水平方向上设置的排料桨;所述排料桨的一端延伸到所述分料筒的侧壁外且与所述第四电动机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筛选管筒上固定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上部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接杆焊接有第一脱壳筒和第二脱壳筒;所述第一脱壳筒的顶端和所述第二脱壳筒的顶端分别通过分料管与所述分料筒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脱壳筒的下部通过机架固定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脱壳筒的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破碎桨;所述第一破碎桨的下端延伸到所述第一脱壳筒的底面外且与所述第一电动机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脱壳筒的下部通过机架固定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脱壳筒的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破碎桨;所述第二破碎桨的下端延伸到所述第二脱壳筒的底面外且与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脱壳筒的下部侧壁和所述第二脱壳筒的下部侧壁分别通过排料管与所述下料管贯通连接;所述筛选管筒的一端设置有鼓风机;所述筛选管筒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排出壳皮的出风口;所述鼓风机的下侧壁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筛选管筒的下侧壁设置有支撑腿。
较佳地,所述第三脱壳筒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
较佳地,所述下料管的上端密封;所述下料管的下端与所述筛选管筒贯通。
较佳地,两个所述分料管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分料筒贯通;两个所述分料管的下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脱壳筒、所述第二脱壳筒贯通。
较佳地,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下料管的正下方。
较佳地,所述第一脱壳筒的直径为所述第三脱壳筒的直径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一脱壳筒的直径与所述第二脱壳筒的直径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中学院,未经晋中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73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前视摄像装置共享方法
- 下一篇:沥青石料破碎装置及沥青石料破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