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经编涤纶土工格栅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4594.0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32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蔡庆裕;雷蒙;冯有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冠达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0 | 代理人: | 李春芳 |
地址: |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航***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涤纶 土工 格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建筑材料领域,用于路面增强、老路补强,加固路基及软土基,具体涉及一种经编涤纶土工格栅。
背景技术
土工格栅主要用于路基、堤坝等工程建设中承载土体的沉降载荷,加强地基的承载能力。经编涤纶土工格栅称作涤纶经编土工格栅,又称作涤纶经编土工格栅或几轮土工格栅。涤纶经编土工格栅是采用高强度涤纶工业长丝,采用定向编织机和后整理设备,并经过特殊工艺涂胶涂覆而成。
现有的经编涤纶土工格栅在抗撕力强度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专利号为 200920301963.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经编土工格栅,包括经带和纬带,所述各条经带包括2-4股经向束丝,各条维带包括2-4股纬向束丝。现在市面上的经编涤纶土工格栅普遍采用了这种结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这类的经编涤纶土工格栅虽然抗撕力强大,但在使用时每一股束丝之间的剥离强度低,容易变形,导致土工格栅其中的一些经向束丝和纬度向束丝容易从基体脱落,从而影响土工格栅的加强筋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的经编涤纶的每一个股经向束丝之间和每一股纬向束丝之间的剥离强度低,容易变形,导致土工格栅其中的一些经向束丝和纬度向束丝容易从基体脱落,从而影响土工格栅的加强筋作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将编涤纶土工格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经编涤纶土工格栅,包括宽度相同的经带和纬带,经带和纬带垂直相交形成交叉点和网格,所述各条经带包括3-5股经向束丝,各股经向束丝之间设有玄武岩纤维线,各条纬带包括3-5股纬向束丝,各股纬向束丝之间设有玄武岩纤维线,所述经带和纬带的主体材料均为涤纶。
进一步地,所述相邻的两股经向束丝分别位于玄武岩纤维线的上方和下方,相邻的两股纬向束丝分别位于玄武岩纤维线的上方和下方。
具体地,每股经向束丝的直径为5-7mm,每股纬向束丝的直径为5-7mm。
具体地,所述玄武岩纤维线的直径为0.5-0.7mm。
具体地,相邻的经带和纬带之间形成的网格的面积为25mm*25mm。
进一步地,所述交叉点处采用多个螺栓铆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土工格栅的外层设有固化后的化学胶层、改性沥青层或PVC 材料层。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1)传统的经编土工格栅即使经过了固化,每一股经向束丝和每一股纬向束丝之间仅仅是通过外层的固化而连接在一起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路基、堤坝的受力并不均匀,且路基、堤坝内部的环境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传统的经编土工格栅的每一股经向束丝和每一股纬向束丝之间及易发生剥离,在加入了玄武岩纤维线后,使得每一股经向束丝与每一股纬向束丝之间更加稳固,不易发生剥离;(2)同时,还提高经编涤纶土工格栅的横向和纵向抗拉强度;(3)玄武岩连续纤维不仅稳定性好,而且还具有电绝缘性、抗腐蚀、抗燃烧、耐高温等多种优异性能,玄武岩纤维线缠绕在经带和纬带上,对经带和纬带起到了很好的防腐蚀作用,玄武岩纤维对环境污染小,对路基、堤坝中的土壤基本无污染,产品废弃后可直接转入生态环境中,无任何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单个经向束丝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单个经向束丝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经向束丝侧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经带,11-经向束丝,21-纬向束丝,2-纬带,3-交叉点,4- 网格,5-玄武岩纤维线,6-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尽管本实用新型将结合一些具体实施方式进行阐述和说明,但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只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相反,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如图1所示,一种经编涤纶土工格栅,包括宽度相同的经带1和纬带2,经带1和纬带2垂直相交形成交叉点3和网格4,相邻的经带1和纬带2之间形成的网格4的面积为25mm*25mm,交叉点3处采用多个螺栓6铆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冠达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冠达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45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