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泥助磨剂配料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3698.X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8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再宏;李兴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人众创新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16 | 分类号: | B01F7/16;B01F15/02;B01F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芊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91 | 代理人: | 李岩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泥 助磨剂 配料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泥助磨剂配料设备。
背景技术
在水泥熟料的粉磨过程中,加入少量的外加物质(液体或固体的物质),能够显著提高粉磨效率或降低能耗,而又不损害水泥性能的这种外加物质通称为水泥助磨剂,水泥助磨剂是由多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经过简单物理混合而成的,其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组分构成与含量是否稳定,质量不稳定的水泥助磨剂将直接影响水泥生产的成本与水泥的质量。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粉磨工艺的电耗大,且能源利用率低,在不改变粉磨工艺的前提下,添加水泥助磨剂可以起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作用。目前,市场上水泥助磨剂多数以液体形态为主,液体水泥助磨剂主要由各种有机成份和无机成份按照一定的比例在水介质中充分溶解混合均匀后得到成品;目前,液体水泥助磨剂中常用的原料有:多元醇胺类物质、多元醇、脂肪酸钠、氯化钙、氯化钠、醋酸钠、硫酸铝、甲酸钙、木质素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钠等。现有水泥助磨剂的合成普遍在混合搅拌罐中进行,但是由于原料进入混合搅拌罐的顺序有先后,同时由于水泥助磨剂的特性决定,使其在混合搅拌罐中容易产生分层,造成原料之间混合不均匀和不充分,从而影响水泥助磨剂的稳定性,进而降低了产品的质量;另外,刚生产出来的助磨剂初级产品往往夹有杂质、沉淀、结晶等难溶物,这些难溶物本身不具有助磨剂的功能,甚至会影响水泥助磨剂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泥助磨剂配料设备,可以在混合搅拌罐中搅拌混合的情况下,对液体进行充分混合,使得原料之间混合更为均匀彻底,并且可以对液体水泥助磨剂进行自动过滤,可以及时清理过滤产生的杂质;本实用新型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泥助磨剂配料设备,包括搅拌罐,搅拌罐上方设有上进料装置,上进料装置包括上原料罐,上原料罐通过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与第一进料管连接,所述第一输送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输送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进料管通过第二进料管与搅拌罐连接,第二进料管的出口端下方设有向下倾斜的导流板,导流板固定连接在搅拌罐的内壁上;搅拌罐下方的一侧设有下进料装置,下进料装置包括下原料罐,下原料罐通过第三输送管、第四输送管与第三进料管连接,所述第三输送管上设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四输送管上设有第四控制阀;所述第三进料管通过第四进料管与搅拌罐连接;所述搅拌罐下方的另一侧通过第一出料管与过滤装置连接,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罐体,过滤罐体内设有过滤网,过滤网将过滤罐体分隔为左右两个容器,左侧容器的下方设有废料出口,右侧容器通过第二出料管与成品存储罐连接。
所述搅拌罐内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搅拌轴上设有若干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内设有主变温管,主变温管内设有流动的变温液体;所述搅拌轴与驱动电机连接。
所述主变温管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流管和出流管,出流管为直管,进流管为沿着出流管外壁螺旋排布的盘管;所述主变温管上还连接有副变温管,副变温管的外侧设有变温板。
所述第二进料管、第四进料管、第一出料管、第二出料管上均设有进料泵。
所述第一出料管、第二出料管上均设有截止阀。
所述过滤罐体的上端设有端盖。
所述过滤罐体的内壁上设有卡槽,过滤网通过内壁上的卡槽安装在过滤罐体内。
所述第二输送管的直径小于第一输送管的直径,所述第四输送管的直径小于第三输送管的直径。
所述第一输送管与第三输送管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输送管与第四输送管的直径相同。
所述导流板与搅拌罐内壁之间的夹角为45°~60°。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泥助磨剂配料设备,可以在混合搅拌罐中搅拌混合的情况下,对液体进行充分混合,使得原料之间混合更为均匀彻底,并且可以对液体水泥助磨剂进行自动过滤,可以及时清理过滤产生的杂质;本实用新型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变温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搅拌罐 2、上原料罐 3、第一输送管 4、第二输送管
5、第一进料管 6、第一控制阀 7、第二控制阀 8、第二进料管
9、导流板 10、下原料罐 11、第三输送管 12、第四输送管
13、第三进料管 14、第三控制阀 15、第四控制阀 16、第四进料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人众创新工贸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人众创新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36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红薯酒加工用搅拌装置
- 下一篇:底面合一的环氧重防腐蚀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