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间实时监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1445.9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0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胡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5/33 | 分类号: | H04N5/33;H04N7/18;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14 | 代理人: | 孟凡臣 |
地址: | 266061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间 实时 监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造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车间实时监测仪。
背景技术
车间是制造业企业的重要单元,是企业生产的基本实施组织。很多企业都会设有很多车间,车间中设有各种大型设备,例如车床、生产线、产品等。由于车间内存放大量设备和产品,所以一般车间都要做好防火防盗措施,特别是夜间。现有的车间主要依靠巡逻实现夜间巡逻实现防火防盗监测,工作人员定时定点对各个车间进行巡逻,如发现异常再采取相应措施,但是该方法耗费的人力成本较大,且发现异常的延时性较大,不能在发生火灾或盗窃的第一时间察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间实时监测仪,能够实时对车间环境进行监测,能够及时上报火灾或盗窃情况。
车间实时监测仪,包括中空的外壳、设置在外壳上方的固定架、设置在外壳内部的电路板和红外摄像头、以及市电插头;
外壳四周侧壁正对红外摄像头的位置具有透光层,所述透光层沿着外壳四周侧壁围绕呈环形;
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控制器、供电接口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红外摄像头固定,使得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在水平平面内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红外摄像头在水平平面内转动;所述供电接口通过电源线穿出外壳外表面连接至市电插头。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外壳内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WIFI模块和通讯模块。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安装在外壳的底板上,外壳底板上正对所述电路板的边沿设有多个限位卡柱,所述限位卡柱正对电路板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缺口,所述电路板通过其边沿卡接在所述缺口中固定。
优选地,所述红外摄像头通过连接杆悬挂在所述外壳的顶板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端部与所述红外摄像头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源线整体为由多根导线相互缠绕形成的线束。
优选地,所述电源线沿着所述外壳的内壁走线。
优选地,还包括多个沿着所述外壳的内壁并列设置的线夹,所述电源线通过卡接在所述线夹内走线。
优选地,所述线夹包括上夹部和下夹部;所述上夹部包括半环形的第一卡接件、以及设置在第一卡接件上的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端部设有公头;所述上夹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卡接件相同的第二卡接件、以及设置在第二卡接件上的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端部设与所述公头相适配的母头;所述上夹部和下夹部通过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插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公头的外表面为圆弧面,所述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可转动连接。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间实时监测仪,夜间通过红外摄像头拍摄车间的环境图片,实现对车间环境的实时监测。当出现异常,例如火灾或盗窃,能及时将拍摄的图片上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车间实时监测仪的立体图。
图2为车间实时监测仪的剖视图。
图3为线夹的立体图。
图4为线夹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
车间实时监测仪,如图1-4所示,包括中空的外壳1、设置在外壳1上方的固定架2、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电路板5、红外摄像头7以及市电插头10;
外壳1四周侧壁正对红外摄像头7的位置具有透光层3,所述透光层3沿着外壳四周侧壁围绕呈环形;
所述电路板5上还设有控制器、供电接口和驱动电机6,所述驱动电机6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与所述红外摄像头7固定,使得所述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在水平平面内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红外摄像头7在水平平面内转动;所述供电接口通过电源线9穿出外壳1外表面连接至市电插头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14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