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急发电自动投切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0662.6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2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盖家鹏;郭卫国;张忠社;张涛;索宏伟;黄峰;赵明星;周中华;唐成年;马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阿勒泰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35001 | 代理人: | 罗立君 |
地址: | 836500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急 发电 自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急发电切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急发电自动投切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应急输电保障工作一般由应急发电设备作为备用供电系统执行。输电保障期间当电力线路故障停电后,保电值守人员立即手动断开电力线路进线开关,同时启动应急发电车或发电机,然后手动合上发电车或发电机供电开关,恢复供电。
供电切换期间值班人员首先要判断线路是否确实停电,手动操作开关。由于操作过程来回奔波,期间操作错误还易引发二次停电,延长了恢复送电时间,造成保电质量大幅下降。同时也给用户电器造成较大影响。现有的应急发电投切系统存在切换电源速度较慢,停电时间较长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应急发电自动投切系统,其具有自动切换电源,大幅缩短停电时间,无需人工值守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应急发电自动投切系统,包含:供电线路侧开关、智能控制箱、应急发电设备;其中:
供电线路侧开关,输入端连接供电线路,输出端连接负载端;
智能控制箱,与所述供电线路侧开关并联接入供电线路与负载端,进一步包含:智能检测控制电路、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
智能检测控制电路,包含电源模块、单片机、复位电路、脉冲振荡电路、无线收发电路模块;
电源模块,接入供电线路,并设置有电池存储电能,当供电线路侧发生故障时,电池作为供电单元提供电能;
脉冲振荡电路检测供电线路的电压变化,当电压降低至低压值时,产生高电平脉冲并发送至单片机;当电压升高至稳定值时,产生低电平脉冲并发送至单片机;
复位电路使得单片机复位,进入工作状态;
单片机输出端联接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供电线路侧开关;
第一开关,一端接入供电线路侧开关的输入端,一端与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相接;
第二开关,一端与第一开关和第三开关相接,一端与应急发电设备相接;
第三开关,一端与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相接,一端与供电线路侧开关的输出端相接;
当所述单片机接收到高电平脉冲时,控制所述供电线路侧开关断开,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断开,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闭合,发送指令命令应急发电设备启动;
当所述单片机接收到低电平脉冲时,控制所述供电线路侧开关闭合,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闭合,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和第二开关断开;
当所述单片机接收到高电平脉冲时,将信号发送至无线收发电路模块,无线收发电路模块产生报警信息并以无线传输的形式发送至指定终端。
所述第三开关联接有时钟电路模块,当所述单片机发送断开指令时,在设定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三开关断开。
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应急发电设备线路之间还设置有监测模块,进一步包含:
电压检测模块,记录电压值,当电压变化值,达到设定值时,产生报警,并通知数据转发模块将报警信息发送至指定设备;
电流检测模块,记录电流值;
时长检测模块,记录应急设备发电时长;
功耗计算模块,汇总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时长检测模块的数据,计算发电功耗,当发电功耗达到设定值时,通知数据转发模块将发电功耗信息发送至指定设备;
数据转发模块,具有存储单元,记录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时长检测模块的统计数据和功耗计算模块的计算数据,设置有有线数据接口和无线传输接口。
所述应急发电设备还外接有保护模块,若检测到应急发电设备输出电压低于设定值,强制断开应急发电设备与所述第三开关的联接。
所述智能控制箱面板上设置有开关状态指示单元,显示所述供电线路侧开关、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的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新疆电力公司阿勒泰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新疆电力公司阿勒泰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06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