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倒流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29583.3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48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何文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号外品牌策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A47G1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带娣;罗满 |
地址: | 10010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座 固体物 注水管 本实用新型 铁磁性物质 倒置状态 对称设置 壶身两侧 配合设置 茶壶 翻转 壶本体 壶内部 开口部 小开口 支点座 磁铁 茶具 烫伤 冲泡 壶把 壶身 壶嘴 回正 连线 正置 止挡 置入 底座 注水 开水 清洗 茶叶 回落 增设 吸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倒流壶,通过在壶本体上设置开口部,使茶叶、姜等固体物可以置入壶中,也更加便于壶内部的清洗,将传统倒流壶用作茶壶、茶具或其他功能的冲泡器具使用。在此基础上通过注水管底部设置较小开口,避免壶内固体物回落至注水管中;增设支撑座,壶身两侧对称设置支点座,支撑座上配合设置支点,使得倒流壶可以架持在支撑座上,并可以两支点连线为轴进行翻转,解决了传统倒流壶需要手持注水容易被开水烫伤的问题;通过在靠近壶嘴一侧的壶身上设置止挡,有效避免了壶身回正选错方向的问题;通过在底座和壶把顶端分别设置相互吸引的磁铁和铁磁性物质,提高了倒流壶正置和倒置状态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用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倒流壶。
背景技术
倒流壶又有倒灌壶、倒装壶、内管壶之称,壶身12和壶盖11为一体不可拆分结构,无法像普通壶那样从口部注水。因逆反了传统的壶顶注水法,将水从底部注进壶里,放正后倒出,因此得名。如图1-2所示,为传统倒流壶倒置和正置时状态。倒流壶运用连通器液面等高原理,在壶内设置注水管2和导流管3,注水管2由壶底部向壶内延伸,形成注水通道,导流管3由壶的流口向下延伸。为增大盛装容量,导流管3的挡板31远离壶嘴15一端尽可能靠近壶底13,而壶嘴15处开口及注水管2出口端尽可能靠近壶顶,并且注水管2出口端高于壶嘴15处开口。由注水管2向壶内注水时,水如果通过壶嘴15向外流出,表明水已灌满,因为这时液面的高度取决于导流管3靠近壶底13一端在壶倒置时的高度;将壶翻转过来,液面不超过壶嘴15和注水管2出口端的高度,水就不会流出来。
传统倒流壶功能上具有局限性。传统倒流壶只有两个开口,一个是壶嘴15,一个是壶底的注水孔22,其余的地方全封闭,无法放入茶叶等固体物,也无法清洗内部,只能作为“容器”往壶里注入液体,一般用于注酒或把玩,在此之前也没有把倒流壶技术运用于茶具、冲泡器具上的先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壶本体可开合的新型倒流壶,通过壶身或壶盖或壶嘴等部件的分体设计,实现固体物的装入。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倒流壶,包括壶本体、注水管和导流管,所述壶本体上设置有开口部,开口部打开后,壶本体容纳液体的内腔与外部连通。
优选地,所述壶本体包括壶盖、壶身、壶底和壶嘴。
优选地,所述开口部设置在壶底与壶身的结合处,壶身与壶底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内外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壶底整体呈圆盖形,包括由圆形底盖和围绕底盖的围板,围板内侧设置内螺纹;所述壶身与壶底配合处向外伸出带有外螺纹的圆筒。
优选地,所述圆筒周围的壶身上开设环形槽,用于容纳壶底的围板;所述圆筒和所述围板旋紧后,所述圆筒底部抵顶在所述底盖上,所述围板顶部抵顶在所述环形槽底面。
优选地,所述底盖与圆筒之间或者所述环形槽中设置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导流管由壶嘴内壁和挡板组成,所述挡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壶身上,所述壶身和所述壶嘴通过所述挡板形成隔断,所述挡板底部靠近边缘处开设有若干透水孔。
优选地,所述壶本体还包括壶把,所述开口部设置在壶嘴、壶盖、壶把、壶嘴与壶身结合处、壶盖与壶身结合处、壶把与壶身结合处、壶底与注水管结合处的任意一处。
优选地,所述注水管靠近壶底的一端注水孔截面积大于倒流管管体截面积。
优选地,所述注水管管体呈锥形,靠近壶顶一端截面积小于靠近壶底一端截面积。
优选地,所述注水管管体靠近壶顶处开设若干助流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号外品牌策划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号外品牌策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295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盒便携式茶道的整体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带有滤茶口的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