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蒸汽聚能除泡加热装置及蒸煮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29106.7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20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田忠良;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向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4 | 分类号: | A47J27/04;A47J36/00;A47J27/21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萧***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能罩 加热装置 蒸汽孔 除泡 聚能 蒸汽 水蒸气 蒸煮设备 储水腔 加热体 本实用新型 进水孔 排出 周壁 加热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聚能除泡加热装置及蒸煮设备,蒸汽聚能除泡加热装置包括聚能罩和加热体。聚能罩具有蒸汽孔和与储水腔相连通的进水孔,蒸汽孔形成在聚能罩的周壁。加热体设置于聚能罩的一侧,加热从储水腔进入聚能罩内的水并产生水蒸气,产生的水蒸气从蒸汽孔排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煮器具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蒸汽聚能除泡加热装置及蒸煮设备。
背景技术
电蒸锅是一种家庭常用的电器设备,广泛应用于蒸菜和蒸馒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现有的电蒸锅主要采用两种加热方式,第一种是压铸铝内含加热管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压铸铝有一部分需露出水面,通过露出水面部分与水面接触的局部高温,使水气化产生蒸汽。此种结果对水量有严格要求,要求水面不能没过压铸铝的顶部,使用非常不方便。第二种方式类似电水壶加热结构,直接将整锅水烧开来产生蒸汽。该种方式由于水壶内的水量很大,加热沸腾这些水所需的热量也非常大,故加热速度很慢。
进一步的,现有的电蒸锅在使用时若水内含有容易产生气泡的物质,如米汤类物质,加热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溢出到锅体外面或者溢出到食材内,影响蒸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电蒸锅内的加热装置加热速度慢的问题,提供一种加热速度快且安全的蒸汽聚能除泡加热装置及蒸煮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聚能除泡加热装置,该装置包括聚能罩和加热体。聚能罩具有蒸汽孔和与储水腔相连通的进水孔,蒸汽孔形成在聚能罩的周壁。加热体设置于聚能罩的一侧,加热从储水腔进入聚能罩内的水并产生水蒸气,产生的水蒸气从蒸汽孔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进水孔形成在聚能罩的周壁和底部的交接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蒸汽孔形成在聚能罩的周壁和顶部的交接处,且蒸汽孔的中心线与聚能罩的轴线之间形成夹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聚能罩罩设在加热体的外部,聚能罩和加热体之间具有储水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加热体为设置在聚能罩底部的加热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蒸汽聚能除泡加热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加热盘的导热板,导热板位于加热盘和聚能罩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聚能罩成中空的圆台状。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蒸煮设备,该蒸煮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蒸汽聚能除泡加热装置。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蒸煮设备为电饭煲,电饭煲包括煲体、外胆、内胆以及设置在内胆内的蒸架,食材位于蒸架上,聚能罩固定在外胆的底部或周壁,聚能罩深入至内胆内部,内胆内盛饭有水,内胆内的水进入聚能罩内,加热件加热聚能罩内的水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通过蒸汽孔排出。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蒸煮设备为蒸锅或烧水设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汽聚能除泡加热装置通过在聚能罩上设置与储水腔相连通的进水孔,储水腔内的一部分水通过进水孔进入到聚能罩的内部,相比储水腔,聚能罩内的空间要小得多,因此进入聚能罩内的水也较少,加热体可快速加热这部分水并产生水蒸气从蒸汽孔排出。排出的水蒸气一部分用于加热储水腔内的水,另一部分继续上升加热食材或待加热部件,实现快速蒸煮。
此外,设置蒸汽孔形成在聚能罩的周壁和顶部的交接处且蒸汽孔的轴线垂直于聚能罩的轴线,该设置使得产生的气体沿聚能罩的径向排出,如果水中含有容易产生气泡的物质,沸腾产生的气泡或水泡经过蒸汽孔时,会被挤破,变成水滴,蒸汽孔的方向和重力使得产生的水滴向下低落,不会对位于上方的食材造成影响。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向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向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291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