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电热地暖的单导发热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26560.7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5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孙桂兵;于恩楼;白志国;尚国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宝丰线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56 | 分类号: | H05B3/56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3 | 代理人: | 张景根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大渡口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热地 发热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地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热地暖的单导发热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发热电缆供暖系统成为冬季最理想的采暖方式,不仅仅在于它的经济、安全、方便、高品质,而在于它将人作为生活的主体,突出了舒适、健康、环保这三大现代生活的主题;高度的人性化设计,简单、灵活的控制方式,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方便;隐蔽于地面下的系统结构,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室内空间。该系统由下至上通常包括保温层、复合铝箔层、钢丝网层、发热电缆、豆石混凝土层和地板层,其中发热电缆可采用单导发热电缆或者双导发热电缆,主要采用U形扣件或者尼龙扎带锁定在钢丝网上,并在钢丝网上呈现蛇形迂回式构造。这种安装方式存在安装效率低的问题。再者,现有的一些单导发热电缆结构设计不合理,使得电缆的尺寸较大,导致电缆在成圈缠绕时占用了过多的空间面积。还有,由于单导发热电缆中只有一根发热芯,在通电时发热量本身有限,而由于发热芯的形状多为圆形,向外界是均匀散发热量,因此热量仅有一部分向上作用到了地板上,导致发热芯的发热利用率并不高,使得地暖系统温度提升效率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电热地暖的单导发热电缆,该发热电缆通过对电缆本体的结构层合理设计,解决了现有地暖发热电缆尺寸较大、热量利用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用于电热地暖的单导发热电缆,包括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的横截面为弓形,并具体包括:
发热芯,其横截面的形状为1/2圆环,所述发热芯具有构成发热面的外弧面、内弧面和连接外弧面和内弧面的两个过度平面;
绝缘层,其沿着所述发热芯的轮廓形状布置从而将发热芯的所有发热面包覆;
隔热层,其设置在绝缘层贴近发热芯内弧面和两个过度平面的一侧,所述隔热层具有与电缆本体的弓形平面平行的隔热平面和凸出于隔热平面的凸出部,该凸出部用于填满绝缘层贴近发热芯内弧面一侧所形成的内凹空间;
接地线,其设置在所述隔热层的凸出部内;
屏蔽层,其包覆在所述绝缘层和所述隔热层外;和
外护套层,其包覆在所述屏蔽层之外。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用于电热地暖的单导发热电缆,首先从整体上来说设置成弓形使得一方面在应用到地暖系统中时更有利于发热电缆的固定,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圆形截面的发热电缆来说,减小了电缆尺寸。其次从内部结构上来说:首先将发热芯设置成弧形构造,使其具有内凹空间(从而保证足够的发热面);然后将绝缘层沿发热芯的轮廓进行设置,并在一侧设置相应的隔热层,使发热芯通电所发出的热量均由外弧面散发出来(安装时,外弧面朝上),热量得到聚集,可有效提升地暖升温效率;接着将接地线置于隔热层中并处于发热芯(或者绝缘层)的内凹空间内,因此在有效保证发热芯具有足够发热面的同时,可避免因设置接地线导致电缆尺寸增大的问题(即接地线的设置不会增大整个电缆尺寸),即合理巧妙地利用了电缆内部空间。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在减少电缆尺寸的同时,又提升了电缆的发热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未应用到地暖系统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应用到地暖系统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应用到地暖系统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钢丝卡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宝丰线缆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宝丰线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265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