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蘑菇种植的打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23072.0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0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柳丽萍;钱文春;钱智杰;占鹏飞;邹应庆;杨永健;黄秀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
主分类号: | A01G18/55 | 分类号: | A01G18/55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赵卫康 |
地址: | 31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向固定杆 打孔 本实用新型 打孔部件 打孔结构 蘑菇种植 打孔件 功能部 手持柄 可拆卸连接 打孔效率 蘑菇栽培 农业加工 培养料 一次性 圆筒状 基床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蘑菇种植的打孔结构,包括手持柄和设置在所述手持柄前端的打孔部件,所述打孔部件包括横向固定杆和设置在所述横向固定杆上的若干打孔件,所述打孔件包括与所述横向固定杆可拆卸连接的连接部和用于打孔的功能部,所述功能部呈圆筒状。本实用新型对蘑菇栽培培养料基床进行打孔,一次性打孔多个,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孔间距,大大提高打孔效率,节约劳动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蘑菇种植的打孔结构。
背景技术
蘑菇栽培过程中,在菌种植入之前,需要先对铺好的培养料基床进行打孔,目前,打孔都是采用人工徒手挖或者借助锄头一个一个挖孔,效率低下,劳动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蘑菇栽培过程中对培养料基床打孔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蘑菇种植的打孔结构,一次性打孔多个,大大提高打孔效率,节约劳动力。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蘑菇种植的打孔结构,包括手持柄和设置在所述手持柄前端的打孔部件,所述打孔部件包括横向固定杆和设置在所述横向固定杆上的若干打孔件,所述打孔件包括与所述横向固定杆可拆卸连接的连接部和用于打孔的功能部,所述功能部呈圆筒状。
上述技术方案,借助具有手持柄和打孔件的打孔结构,方便打孔,而且一次性可以打孔多个,通过圆筒状的功能部将培养料带走,从而实现打孔。
作为优选,所述横向固定杆上具有沿着所述横向固定杆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安装槽,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可插入所述安装槽并沿着所述安装槽移动的连接片,所述安装槽和所述连接部上均设有螺孔,通过螺钉固定。
本方案可以实现打孔件的个数及其相互之间距离的调节,从而满足不同间距孔的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功能部的端面呈倾斜面。更方便功能部插入培养料进行打孔。
作为优选,所述功能部的一侧上部设有与所述功能部的内腔相连通的辅助部,打孔时,培养料进入功能部的内腔,但是提起打孔结构时,培养料又会落下,设置辅助部,培养料随着功能部进入辅助部,减少培养料的落下,提高打孔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部与所述功能部之间的夹角为120-150°,培养料进入辅助部,不容易反落回功能部,而功能部的培养料又能顺利进入辅助部。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部的开口距离所述功能部至少5厘米,培养料从辅助部的开口排出,不会进入打好的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功能部在靠近所述辅助部设置膨大区,功能部的培养料迅速进入膨大区,提高打孔效率,膨大区内的培养料进入辅助部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部的入口不高于所述膨大区的最低位置,膨大区内的培养料能够顺利快速进入辅助部排出。
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体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对蘑菇栽培培养料基床进行打孔,一次性打孔多个,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孔间距,大大提高打孔效率,节约劳动力。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打孔件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打孔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未经湖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230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食用菌菌种培育的多功能抽滤瓶
- 下一篇:食用菌养菌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