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产硅酸钠的窑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22038.1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0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胡星;卢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必盛水处理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C01B33/32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8 | 代理人: | 周舟 |
地址: | 214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硅酸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酸钠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硅酸钠的窑炉。
背景技术
硅酸钠俗称泡花碱,是一种水溶性硅酸盐,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一种矿黏合剂。工业上:硅酸钠通常采用石英粉加上纯碱,在1300~1400℃的高温下煅烧生成液体硅酸钠,从炉出料口流出、制块或水淬成颗粒.再在高温或高温高压水中溶解,制得溶液状水玻璃产品。
目前,用于生产硅酸钠的炉窑一般都用燃气作为燃料,而燃气在燃烧的过程中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但是一般生产硅酸钠的炉窑的只有一条燃烧管,无法调节火焰的高度,并且所使用的燃气和助燃空气均没有预热,使得燃气的利用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燃气利用率高,燃烧效果好的一种生产硅酸钠的窑炉。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产硅酸钠的窑炉,包括炉体、物料传送带,所述炉体上设有进料口、排烟口、出料口和燃烧口,所述排烟口位于炉体顶部,所述出料口位于炉体底部,所述燃烧口内设有第一燃气管、第二燃气管和助燃空气管,所述所述第一燃气管和第二燃气管上均设有烧嘴,第一燃气管上烧嘴竖直向上,第二燃气管上烧嘴倾斜设置,所述助燃空气管置于第一燃气管和第二燃气管下方,所述助燃空气管上设有空气喷嘴,所述第一燃气管、第二燃气管和助燃空气管均伸入炉体内,所述第一燃气管和第二燃气管均连接燃气预热室,且第一燃气管和第二燃气管上均设有燃气开关,所述助燃空气管连接空气预热室。
作为优选,所述进料口与物料传送带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空气喷嘴位于第一燃气管和第二燃气管缝隙处。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燃气管上烧嘴的倾斜角度为15°~3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第一燃气管烧嘴竖直向上,第二燃气管上烧嘴倾斜设置,并且第一燃气管和第二燃气管上均设有燃气开关,可以根据炉体内物料的多少,确定使用哪一条燃气管,或是同时使用两条燃气管,使燃气管的烧嘴喷出的火焰高温区位于炉体内的物料上,有助于节约燃气,同时助燃空气管位于两条燃气管下方,且助燃空气管上的空气喷嘴位于第一燃气管和第二燃气管缝隙处,更加有助于燃气的充分燃烧,第一燃气管和第二燃气管均连接燃气预热室,助燃空气管连接空气预热室,预热后再燃烧,燃烧效果好,提高了燃料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燃气管、第二燃气管和助燃空气管截面图。
图中:1是炉体、2是物料传送带、3是进料口、4是排烟口、5是出料口、6是燃烧口、6.1是第一燃气管、6.2是第二燃气管、6.3是助燃空气管、6.1.1是烧嘴、6.3.1是空气喷嘴、7是燃气预热室、8是燃气开关、9是空气预热室。
具体实施例
一种生产硅酸钠的窑炉,包括炉体1、物料传送带2,所述炉体1上设有进料口3、排烟口4、出料口5和燃烧口6,所述排烟口4位于炉体1顶部,所述出料口5位于炉体1底部,所述燃烧口6内设有第一燃气管6.1、第二燃气管6.2和助燃空气管6.3,所述所述第一燃气管6.1和第二燃气管6.2上均设有烧嘴6.1.1,第一燃气管6.1上烧嘴6.1.1竖直向上,第二燃气管6.2上烧嘴6.1.1倾斜设置,所述助燃空气管6.3置于第一燃气管6.1和第二燃气管6.2下方,所述助燃空气管6.3上设有空气喷嘴6.3.1,所述第一燃气管6.1、第二燃气管6.2和助燃空气管6.3均伸入炉体1内,所述第一燃气管6.1和第二燃气管6.2均连接燃气预热室7,且第一燃气管6.1和第二燃气管6.2上均设有燃气开关8,所述助燃空气管6.3连接空气预热室9,所述进料口3与物料传送带2连接,所述空气喷嘴6.3.1位于第一燃气管6.1和第二燃气管6.2缝隙处,所述第二燃气管6.2上烧嘴6.1.1的倾斜角度为15°~ 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必盛水处理剂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必盛水处理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220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座垫(紫风铃Z‑15)
- 下一篇:汽车座垫(紫风铃Z‑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