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线材末端固定的烫编织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18356.0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2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沈庆凯;陈圣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朝阳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20 | 分类号: | B29C65/2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线材 末端 固定 织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加工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用于线材末端固定的烫编织机。
背景技术
对耳机线材破皮后,其编织层外露会松散,目前是采取人工方式对编织层进行热熔固定,具体而言:在距离编织线材需热熔固定部位10mm处手持,将编织层末端置于酒精灯火苗上面,再将线材旋转一圈,以确保360度都受到火烤,从而达到编织层末端固定的效果;这种加工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例如:(1)每次作业只能加工单条线材,作业效率极其低下,加工成本高,(2)热熔部分尺寸无法控制,作业精度低,作业品质难以得到保证,(3)人工参与动作多,容易导致作业人员疲劳,(4)直接用酒精灯火烤,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急需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线材末端固定的烫编织机,其利用压持件与线夹形成对编织层的360度热熔固定作业,提高了制程自动化程度,作业效率及生产良率得到大幅提升,同时,热熔固定尺寸控制精准,提高加工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线材末端固定的烫编织机,包括有底座及装设于底座上的多槽卡位板、尺寸板、第一发热装置、线夹、第二发热装置、压持件、继电器、温控器、控制手柄;其中,所述温控器分别电连接于继电器、第一发热装置、第二发热装置;
所述线夹连接于第一发热装置以与第一发热装置相互接触导热,所述尺寸板上开设有让位槽,所述线夹自让位槽向上露出于尺寸板上,所述线夹上凹设有若干下侧凹槽;所述多槽卡位板上并排间距布置有若干个与相应下侧凹槽左右对应的卡线槽,所述多槽卡位板位于尺寸板的一端且相对尺寸板位置固定,所述线夹于让位槽内沿尺寸板可左右位移式设置,所述线夹与多槽卡位板左右正对设置,所述多槽卡位板与线夹之间的距离随线夹的左右位移而改变;
所述底座上还装设有支撑架,前述第二发热装置装设于支撑架上,前述压持件连接于第二发热装置以与第二发热装置相互接触导热,所述压持件底端凹设有若干与相应下侧凹槽上下对应的上侧凹槽,前述控制手柄控制第二发热装置及压持件相对支撑架上下位移;以及,压持件随同第二发热装置相对尺寸板可左右位移式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架相对底座位置固定,所述压持件随同第二发热装置相对支撑架可左右位移式设置;或者,所述支撑架相对底座可左右位移式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架上装设有气缸,第二发热装置连接于气缸上,前述控制手柄连接控制于气缸启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线槽具有上端梯形槽和下端矩形槽,所述上端梯形槽为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所述下端矩形槽自上端梯形槽的底部一体向下延伸贯通;所述上侧凹槽、下侧凹槽分别为两个可拼合成圆形结构的半圆形凹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持件的底部形成有若干个间距布置的压持臂,前述上侧凹槽分别形成于相应压持臂的底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机壳,前述继电器、温控器设置于机壳的前侧,前述多槽卡位板装设于机壳的左端,前述第一发热装置则装设于机壳内右端部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的底部装设有若干个底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自动化设备的设计,来取代传统技术中通过人工利用酒精灯火烤的加工方式,提高了制程自动化程度,作业效率及生产良率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利用压持件与线夹形成对编织层的360度热熔固定作业,其热熔固定尺寸控制精准,提高加工质量。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底座20、多槽卡位板
21、卡线槽30、尺寸板
41、第一发热装置42、线夹
421、下侧凹槽 51、第二发热装置
52、压持件521、压持臂
522、上侧凹槽 53、控制手柄
54支撑架 60、继电器
70、温控器80、机壳。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朝阳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朝阳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183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电镀装配件及其装配机构
- 下一篇:热嵌螺母的在线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