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伺服驱动控制保护蓄能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17712.7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72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兴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J3/01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43 | 代理人: | 张向飞 |
地址: | 3151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伺服 驱动 控制 保护 蓄能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伺服控制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伺服驱动控制保护蓄能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伺服驱动控制技术达到广泛的应用。现有的伺服驱动控制器朝着体积小、功能多的方向发展,现有技术中电容蓄能电路和伺服驱动器是相互独立的,为此还需要为电容储能电路另外配置充电器,电容的充电器工作时间短,但是所需功率大,可达数千kW,体积大,不利用安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成本低的伺服驱动控制保护蓄能电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伺服驱动控制保护蓄能电路,包括有依次电连接的滤波模块、限流模块以及蓄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流模块包括有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接触器K1和第二接触器K2,所述的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接触器K1的一端、第二接触器K2的一端与限流模块的一个输出端分别两两相连,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和第一接触器K1的另一端分别两两相连,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二接触器K2的另一端和蓄能模块的另一个输入端分别两两相连,所述的蓄能模块包括有第三电阻R3、第七二极管 D7、电容C1和电容C2,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电容C2的正极一个输入端分别两两相连,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和电容C1的正极的一端分别两两相连。
为优化上述方案采取的措施具体包括:
在上述的一种伺服驱动控制保护蓄能电路中,所述的滤波模块包括电感L1、电容C3以及电阻R4,所述的电容C3以及电阻R4并联连接后与电感L1串联,所述的电容C3以及电阻R4具有两个输出共同端,输出共同端的一端分别电连接第二接触器K2、电阻R2以及电阻R1,所述的电容C3 以及电阻R4的输出共同端的另一端分别电连接电容C1以及电容C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滤波模块减小脉动的直流电压中的交流成分,保留其直流成分,使输出电压纹波系数降低,波形变得比较平滑,同时利用限流模块完成对蓄能电路的充电功能,取消了额外的超级电容充电器,有效地简化了系统结构、降低的整体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伺服驱动控制保护蓄能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图中;滤波模块1;限流模块2;蓄能模块3。
如图1所示,本伺服驱动控制保护蓄能电路,包括有依次电连接的滤波模块1、限流模块2以及蓄能模块3,滤波模块1包括电感L1、电容C3 以及电阻R4,电容C3以及电阻R4并联连接后与电感L1串联,电容C3以及电阻R4具有两个输出共同端,输出共同端的一端分别电连接第二接触器K2、电阻R2以及电阻R1,所述的电容C3以及电阻R4的输出共同端的另一端分别电连接电容C1以及电容C2。这里输入电压后用于滤去整流电压中的纹波,使得尽可能减小脉动的直流电压中的交流成分,保留其直流成分,使输出电压纹波系数降低,波形变得比较平滑,限流模块2包括有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接触器K1和第二接触器K2,所述的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接触器K1的一端、第二接触器K2的一端与限流模块 2的一个输出端分别两两相连,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和第一接触器K1的另一端分别两两相连,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二接触器K2的另一端和蓄能模块3的另一个输入端分别两两相连,所述的蓄能模块3包括有第三电阻R3、第七二极管D7、电容C1和电容C2,第三电阻 R3的一端、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电容C2的正极一个输入端分别两两相连,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和电容C1的正极的一端分别两两相连,这里输入的电源经滤波整流模块后经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给电容C1充电,经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 给电容C2充电,当闭合第一接触器K1(将第一电阻R1旁路),此时通过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给电容C1充电,电容C1的电压上升后再闭合第二接触器K2(将第二电阻R2也旁路),通过第三电阻R3给电容C1充电,从而使得电容C1的电压达到交流峰值,从而完成对设备的驱动工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兴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兴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177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瓶充电站防水散热壳体
- 下一篇:一种基于太阳能取电的通信装置的电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