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区调温衬衣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09801.7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6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庆;肖吕明;季静华;陈永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英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B1/00 | 分类号: | A41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41 | 代理人: | 唐海力,韩来兵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区 调温 衬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区调温衬衣。
背景技术
当前,相变调温织物通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吸放热过程来调节人体温度,使人们处于舒适的状态,一般调温幅度是上下两度。由于人体各部位温度有明显差异,正常人胸腹部为33摄氏度,腰背31摄氏度,四肢29摄氏度。因此在人体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相变温度的织物可以实现精确调节人体体温,使人感觉最舒适。目前一些调温衬衣都是单一相变温度点调温织物制成,调温功能单一,舒适性差。
为了达到精确调节人体体温的目的,本申请公开的分区调温功能衬衣,让人体各部位均处于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避免局部过热造成不适。该分区调温衬衣,利用多温度点调温蓄热相变材料调节控制衬衣不同分区的温度,使体温恒定在人体不同部位体感舒适的温度范围内,从而有助于保持凉爽、舒适的体表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分区调温衬衣,用于目前调温衬衣舒适性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区调温衬衣,包括前片部、后片部和袖子部;
前片部和后片部连接,袖子部分别与前片部、后片部连接;
前片部、后片部和袖子部上均设有至少一个调温区域,调温区域包括相变微胶囊织物和织物,且相变微胶囊织物附着于所述织物上;
前片部上的至少一个调温区域包括的相变微胶囊的相变温度在32.5摄氏度至33.5摄氏度之间,后片部上的至少一个调温区域包括的相变微胶囊的相变温度在30.5摄氏度至31.5摄氏度之间,袖子部上的至少一个调温区域包括的相变微胶囊的相变温度在28.5摄氏度至29.5摄氏度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织物进行相变微胶囊技术处理,在织物附着相变微胶囊,使得在调温区域在某一温度上储能密度极大,从而达到持久保持温度的作用。前片部和后片部分别位于人体的前胸和后背,且前片部和后片部上的调温区域适宜人体前胸和后背的舒适温度,袖子部对应人体的手臂,且袖子部的调温区域适宜人体手臂的舒适温度,从而提高本分区调温衬衣的人体舒适度。
进一步地,前片部上的至少一个调温区域包括的相变微胶囊的相变温度为33摄氏度,后片部上的至少一个调温区域包括的相变微胶囊的相变温度为31摄氏度,袖子部上的至少一个调温区域包括的相变微胶囊的相变温度位29摄氏度。
在本实施例中,前片部的调温区域包括的相变微胶囊的相变温度为33摄氏度最适宜人体前胸温度,后片部的调温区域包括的相变微胶囊的相变温度为31摄氏度最适宜为人体背部温度,袖子部的调温区域包括的相变微胶囊的相变温度为29摄氏度最适宜为人体手臂温度。
进一步地,前片部和后片部上均设有过渡调温区域,过渡调温区域包括相变微胶囊织物和织物,且相变微胶囊织物附着于所述织物上;
前片部通过设置在前片部的过渡调温区域连接袖子部,后片部通过设置在后片部的过渡调温区域连接袖子部;
前片部上的过渡调温区域包括的相变微胶囊的相变温度在28.5摄氏度至33.5摄氏度之间;后片部上的过渡调温区域包括的相变微胶囊的相变温度在28.5摄氏度至31.5摄氏度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过渡调温区域实现温度过渡,提高人体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地,在前片部上的过渡调温区域的一侧向另一侧的方向上,相变微胶囊的相变温度逐渐降低,且靠近袖子部一侧的相变微胶囊的温度最低。
在本实施例中,人体手臂相对前胸舒适温度最低,因此靠近袖子部一侧的相变微胶囊的温度最低。
进一步地,前片部上的过渡调温区域包括的相变微胶囊的相变温度在29摄氏度至33摄氏度之间。
进一步地,在后片部上的过渡调温区域的一侧向另一侧的方向上,相变微胶囊的相变温度逐渐降低,且靠近袖子部一侧的相变微胶囊的温度最低。
在本实施例中,人体手臂相对背部舒适温度最低,因此靠近袖子部一侧的相变微胶囊的温度最低。
进一步地,后片部上的过渡调温区域包括的相变微胶囊的相变温度在29摄氏度至31摄氏度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英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英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98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