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儿科专用胃肠减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08512.5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0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朱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永刚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31/00;A61M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张廷利 |
地址: | 251100 山东省德***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吸 胃肠减压器 负压瓶 儿科 连通 底板 本实用新型 减压器本体 竖直支撑杆 清洗装置 减压 上端 负压端 水平管 下端 胃肠减压管 储存装置 上端开口 抽吸泵 抽吸管 万向轮 空腔 穿过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科专用胃肠减压器,包括:减压清洗装置基座,其包括顶板、均设在所述顶板的底部的四个竖直支撑杆、与所述四个竖直支撑杆的下端连接的底板以及均设在所述底板的底部的至少三个万向轮;减压器本体,其设置在所述顶板上,所述减压器本体包括上端开口的负压瓶、盖设在所述负压瓶上端的负压端盖、下端分别穿过所述负压端盖并延伸至所述负压瓶空腔内的第一抽吸过管和第二抽吸过管、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一抽吸过管上端连通的水平管、与所述水平管的其中一端连通的胃肠减压管以及通过减压抽吸管与所述第二抽吸过管连通的抽吸泵;药液储存装置;清洗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儿科专用胃肠减压器具有设计合理,整体结构简单且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科专用胃肠减压器。
背景技术
胃肠减压器是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的原理,将胃管自口腔或鼻腔插入,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其适用范围很广,常用于急性胃扩张、肠梗阻、胃肠穿孔修补或部分切除术的术后护理,以及胆道或胰腺手术后的护理。
儿科学属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它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儿科学研究从胎儿到青春期儿童有关促进生理及心理健康成长和疾病的防治。
医院中的一些胃肠减压器并没有一种儿科专用的胃肠减压器,由于儿科的特点,需要一种儿科专用的胃肠减压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对进行胃肠减压的儿科患者,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儿科患者,一些药物需要通过静脉注射进入儿科患者体内,但是年纪较小的儿科患者对静脉注射比较抵触。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儿科专用胃肠减压器,可避免儿科患者对静脉注射的抵触情绪,本儿科专用胃肠减压器设有药液储存装置,可通过进入儿童患者胃部的减压管将一些药物溶液直接的灌注胃肠道中,同时在儿科患者腹胀严重频繁呕吐时,胃肠减压可促进胃肠排空,有利于内服药物的输注吸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儿科专用胃肠减压器,包括:
减压清洗装置基座,其包括顶板、均设在所述顶板的底部的四个竖直支撑杆、与所述四个竖直支撑杆的下端连接的底板以及均设在所述底板的底部的至少三个万向轮;
减压器本体,其设置在所述顶板上,所述减压器本体包括上端开口的负压瓶、盖设在所述负压瓶上端的负压端盖、下端分别穿过所述负压端盖并延伸至所述负压瓶空腔内的第一抽吸过管和第二抽吸过管、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一抽吸过管上端连通的水平管、与所述水平管的其中一端连通的胃肠减压管以及通过减压抽吸管与所述第二抽吸过管连通的抽吸泵,所述负压瓶的侧壁上开设有抽液孔,该抽液孔处可拆卸地堵塞有抽液塞;
药液储存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水平管的上方,所述药液储存装置包括下端穿过所述水平管的管壁与所述水平管连通的输液过管和设置在所述输液过管上端与所述输液过管连通的药液储存容器,所述药液储存容器的上端开口,且开口处盖设有容器端盖;
清洗装置,其包括设置在所述顶板上且上端开口的胃肠清洗液容器、容置在所述胃肠清洗液容器内的抽吸电机、分别与所述抽吸电机的输出端和所述水平管的另一端连通的清洗液抽吸管;
其中,所述第一抽吸过管上端、第二抽吸过管上端、所述水平管的另一端以及所述输液过管上均设有阀门。
优选的是,所述的儿科专用胃肠减压器中,还包括:
抽吸试管泵,其可通过所述抽液孔插入到所述负压瓶内,用以抽吸患者的胃肠液。
优选的是,所述的儿科专用胃肠减压器中,所述至少三个万向轮设为四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永刚,未经朱永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85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