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的铃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06858.1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74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苏文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文骞 |
主分类号: | G10K1/071 | 分类号: | G10K1/071;G10K1/07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01 | 代理人: | 刘祖芬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化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铃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铃铛结构,特别是指一种通过钢球碰撞共鸣钵上的共鸣凸条,使铃铛所发出的声音不受外壳遭碰触的影响,依旧能发出清脆声响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请查阅图4,现有的铃铛大致如下,具有一壳体51,将钢珠52组装于壳体51内,通过钢珠52敲击壳体51产生叮当的声响,达到提示其他人注意(如吸引目光或者提示音)的效果。
然而,现有的结构其实具有缺陷,因现有的铃铛是通过手或物品在吊挂下摇晃,通过钢珠碰撞铃铛壳体产生共鸣而发出清脆声响,但是现有的结构的壳体容易受到周遭物品或身体的碰触影响,使钢珠碰触壳体而无法产生共鸣,以致无法发出清脆声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是提供一种改良的铃铛结构,将铃铛外壳分离为两半外壳,且端面分别具结合面,并在该两半外壳内侧分别焊接一两半共鸣钵,且在该两半共鸣钵内侧分别设有共鸣凸条,该两半共鸣钵与该两半外壳之间保持一间隙,且该两半外壳结合后,该两半共鸣钵之间也具有一间隙,通过钢球碰撞共鸣凸条,而使共鸣钵发出清脆的声响。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的铃铛结构,其包括:
一两半外壳,将铃铛分离成两半外壳,该端缘分别具有结合面,其内分别有一容槽,供一两半共鸣钵固定;以及
该两半外壳结合后,该两半共鸣钵之间具有一间隙;
该两半共鸣钵,其内侧设有突出的多条共鸣凸条,该多条共鸣凸条对应的共鸣钵外侧形成多条沟槽,并分别将两共鸣钵固定于该两半外壳容槽内;以及
该两半共鸣钵与该两半外壳之间保持一间隙;
一钢球,置于该两半共鸣钵之间;
因此,该钢球碰撞该共鸣凸条,使两半共鸣钵在外壳密闭空间内产生共鸣而发出清脆响声,且不受外壳碰触的影响。
其中,该两半共鸣钵与该两半外壳的容槽内的结合,分别以一个固定点为原则。
其中,该两半圆的外壳是通过黏剂结合。
其中,该两半圆的外壳是通过焊接结合。
其中,该两半圆的外壳是通过高周波处理结合。
其中,共鸣钵具有长条相同长度、相同间距的共鸣凸条。
依前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钢球碰撞共鸣钵的共鸣凸条,使得共鸣凸条发出频率高,通过共鸣钵的共鸣效果,而发出清脆的声响,使其不受铃铛外壳遭受碰触影响,该共鸣钵因没有与外壳接触,依然能发出清脆声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结构分解图。
图4为现有的结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现有技术)
壳体51
钢珠52
(本实用新型)
外壳10
容槽11
结合面12
吊耳部13
共鸣钵20
共鸣凸条21
沟槽22
固定点23
钢球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员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其特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同,现列举以下较佳的实施例并配附图式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改良的铃铛结构主要包括:将铃铛外壳分离为两半外壳10,其内部将两半共鸣钵20分别焊接一两半外壳10内,再将一钢球30设置于该两半共鸣钵20内,该两半共鸣钵20内具有多条共鸣凸条21,且不受碰触外壳10碰触影响,使钢球30碰撞该多条共鸣凸条21,该两半共鸣钵20即发出清脆声响。
本实用新型的改良的铃铛结构的另一特征,除了两半共鸣钵20与两半外壳10之间的固定点23之外,在该两半共鸣钵20与该两半外壳10之间保持一间隙,且该两半共鸣钵20之间也具有一间隙。因此,该两半共鸣钵20在该两半外壳10的容槽内,因一点固定,其余悬空,所以,该两半外壳10的结合面12之间的结合,则可以通过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密闭结合,因不影响设于两半外壳10内部的该两半鸣钵20的钢球30在密闭空间碰撞,依然会在该密闭空间发出共鸣的清脆声响。
通过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使用方式以及可以提供的功效简述如下:
首先,将钢球30组合在两半共鸣钵20之间,接着将该两半共鸣钵20分别组合在一两半外壳10的容槽11内,该两半共鸣钵20与该两半外壳10的容槽11内以一点固定点23为原则,在结合面12上通过黏剂、焊接或者是通过高周波处理将外壳10结合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文骞,未经苏文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68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悬挂古琴的专用挂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场景命令词语音识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