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03611.4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7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龙开银;李建;史庭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7/00 | 分类号: | F24C7/00;F24C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张洋,黄健 |
地址: | 31201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炉,特别涉及一种密封的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一种利用电产生磁力线使金属烹调器皿产生涡流发热将食物煮熟的炉具,由于其具有加热速度快、使用方便且无污染等优点而为现代家庭所广泛使用,其中,使用时,电磁炉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接通。
目前,电磁炉的电源线通常的装配方式为:电源线的根部具有尾扣,尾扣卡在电磁炉下机壳的卡槽中,上下机壳装配扣合后,上机壳压紧电源线的尾扣,使电源线被固定在上下机壳上。
然而,电源线通过上下机壳压紧尾扣来固定时,上下机壳在电源线的装配处往往会存在一定的间隙,这样液体很容易通过该间隙向电磁炉的机壳内渗入,而液体渗入到电磁炉机壳内会对机壳内的电器元件造成一定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涉及电磁炉电源线与机壳之间由于存在间隙而导致液体渗入电磁炉内对电器元件损坏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线与壳体之间密封的电磁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壳内的线路板和线圈盘,其中,所述底壳上开设供电源线穿过的出线孔,且所述出线孔与所述电源线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出线孔朝向所述底壳内的一端处设置第二密封件。
通过在所述出线孔与所述电源线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在出线孔朝向所述底壳内的一端处设置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电源线与所述出线孔之间双重密封,确保了电磁炉具有防水以及防异物进入底壳的作用,因此,本申请中的电磁炉实现了电磁炉底壳与电源线之间防水的目的,避免了水或异物对底壳内元件的损害。
可选的,所述出线孔朝向所述底壳内的一端围设有顶端开口的围胫,且所述第二密封件覆盖在处于所述围胫中的所述电源线上。
可选的,所述围胫的顶端高于所述出线孔。
可选的,所述围胫内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电源线的压线码,所述第二密封件将所述压线码以及处于所述围胫中的所述电源线填埋在所述围胫中。
可选的,所述压线码的中部为凸台的凹槽,所述压线码的两端分别开设螺钉孔,所述压线码通过螺钉将所述电源线固定在所述围胫中。
可选的,所述围胫中设有与所述螺钉孔对应的两个螺钉柱,所述电源线卡在所述两个螺钉柱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二密封件为密封胶,所述密封胶填充在所述围胫中且所述密封胶的顶面与所述围胫的顶面平齐。
通过所述第二密封件为密封胶时可以对电源线和出线孔之间的缝隙进行更好的密封作用,而且密封胶对电源线起到密封作用的同时还能起到固定作用。
可选的,所述第一密封件朝向所述底壳外的一端外周设有凸台,且所述凸台的直径大于所述出线孔的孔径。
通过设置凸台起到了防止密封胶从出线孔流出,同时还起到限位作用。
可选的,所述第一密封件为硅胶密封套,所述硅胶密封套套设在所述电源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磁炉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磁炉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底壳-10;
围胫-11;
螺钉柱-12
出线孔-13;
压线码-14;
螺钉-15;
电源线-20;
第一密封件-30;
凸台-31;
第二密封件-40。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磁炉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磁炉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电磁炉包括:底壳10以及设置在底壳10内的控制板(未示出)和线圈盘(未示出),电磁炉上连有电源线20,电源线20的一端与底壳10内的电源模块相连,另一端位于底壳10外,电磁炉使用时,电源线20处于底壳10外的一端插头插入外接电源中以实现电源接通,本实施例中,电源线20设置时,具体为,底壳10上开设供电源线20穿过的出线孔13,电源线20的一端穿过出线孔13与底壳10内的电源模块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36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