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塑模具及加工机床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03261.1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6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廖渊;蒋梨萍;杨双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凯康源新能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73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王宁宁 |
地址: | 556000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模具 加工 机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注塑模具及加工机床。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注塑模具是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随着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塑料制品在航空、航天、电子、机械、船舶和汽车等工业部门的推广应用,产品对模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模具设计方法已无法适应当今的要求.与传统的模具设计相比,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无论是在提高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方面,还是在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目前在使用注塑模具加工时,将熔融的塑料原料加入至型腔中,由于熔融的塑料原料接触模具内壁的时间不同,并且模具内壁的温度低于熔融塑料原料的温度,使得熔融的塑料原料冷却不均匀,时常出现成型产品的表面不平,甚至使得成型产品内部应力较大,导致出现裂痕等不良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其能避免产品不均匀的冷却,保证成型产品的质量,改善成型产品表面不平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机床,其能避免产品不均匀的冷却,保证成型产品的质量,改善成型产品表面不平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动模和推出机构,所述动模上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与所述定模的一侧共同形成型腔,所述推出机构连接于所述定模,所述动模包括动模主体和加热装置,所述动模主体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多个所述散热孔围绕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加热装置选择性地伸入所述散热孔以对所述动模主体加热,或者所述加热装置脱离所述散热孔以使所述动模主体能自由冷却。
进一步地,所述动模主体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共同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散热孔开设于所述侧板上,并且所述散热孔由所述侧板靠近所述底板一端朝向所述侧板另一端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孔的孔壁靠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具有传热面,所述传热面平行于所述容置空间靠近所述传热面的周壁。
进一步地,所述传热面与所述容置空间靠近所述传热面的周壁的距离为1cm~2cm。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具有加热面,所述加热面用于与所述散热孔孔壁靠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动模还包括冷却棒,所述冷却棒选择性地伸入所述散热孔以对所述模具冷却,或者所述冷却棒脱离所述散热孔以使所述模具自由冷却。
进一步地,所述定模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定模,所述推出机构通过多个所述通孔与所述定模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推出机构包括多个推送杆,多个所述推送杆分别穿过多个所述通孔滑动连接于所述定模,并且多个所述推送杆选择性地容置于所述通孔并使得多个所述推送杆的端部与所述定模靠近所述动模的一侧相平,或者多个所述推送杆伸出于所述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推送杆包括导向杆和推送块,所述推送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向杆的一端,所述导向杆设置于所述通孔内部,并且所述导向杆沿所述通孔轴线做往复运动,选择性地使所述推送块脱离所述通孔并凸出于所述定模,或者使所述推送块容置于所述通孔并使所述推送块远离所述导向杆的一侧与所述定模靠近所述动模的一侧相平。
一种加工机床,包括机床主体、底座和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动模和推出机构,所述动模上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与所述定模的一侧共同形成型腔,所述推出机构连接于所述定模,所述动模包括动模主体和加热装置,所述动模主体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多个所述散热孔围绕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加热装置选择性地伸入所述散热孔以对所述动模主体加热,或者所述加热装置脱离所述散热孔以使所述动模主体能自由冷却。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动模分别活动连接于机床主体,所述定模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推出机构活动连接于所述底座。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及加工机床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凯康源新能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凯康源新能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32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