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纤维土搅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600947.5 | 申请日: | 2017-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06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 发明(设计)人: | 叶阳升;张千里;史存林;蔡德钩;陈锋;杜晓燕;王昊;王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28C1/16 | 分类号: | B28C1/16;B28C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11 | 代理人: | 刘华联 |
| 地址: | 1008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搅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纤维土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公路、堤坝等土木工程的发展,纤维土不断应用于各种路基、边坡防护结构、地基以及挡土结构等土工建筑工程中。纤维土中的纤维可以为聚丙烯纤维或者聚酯纤维等。一般,这种纤维的直径为20-45um,长度可以设置为6-20mm。由于这种纤维尺寸较小,现有技术中的搅拌装置并不能很好地适用纤维在素土中的添加和搅拌,从而,限制了纤维土的发展。
由此,需要发明一种纤维土搅拌装置以适用于纤维在素土中的添加和搅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的部分或者全部,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纤维土搅拌装置。该装置特别适用素土中加纤维的搅拌。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纤维土搅拌装置,包括:
搅拌容器,在搅拌容器的顶部设置第一开口,在搅拌容器的侧壁上设置第二开口,
可拆卸式设置在第二开口处的挡板,
通过第一开口向搅拌容器的内腔中延伸的搅拌器,搅拌器具有旋转轴、设置在旋转轴的上端的用于驱动旋转轴的驱动件和设置在旋转轴的下端的搅拌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搅拌组件具有轴向间隔的至少两个搅拌盘和用于连接相邻的搅拌盘的搅拌杆。
在一个实施例中,搅拌杆斜向延伸,并且搅拌杆与不同的搅拌盘相连接处在周向上的投影相差九十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搅拌杆上设置搅拌钉。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搅拌杆的周向上设置搅拌钉,各搅拌钉与搅拌杆垂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搅拌钉在搅拌杆的外壁上螺旋式分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搅拌钉的长度与搅拌盘的半径比为0.3-0.8。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驱动件的上端设置扶手。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移动搅拌容器的行走机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行走机构包括:
支撑板,
设置在支撑板的下端的能够回转的轮子,
设置在支撑板的一侧的推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纤维和素土通过第一开口投放到搅拌容器的内腔中,通过驱动件驱动旋转轴旋转而带动搅拌组件搅拌纤维和素土,以保证纤维和素土搅拌均匀。该装置结构简单,小巧灵活,不仅可以应用在路基等土建工程中,还可以应用在土建工程的后期维护和修补中。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纤维土搅拌装置;
图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搅拌器;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纤维土搅拌装置100。如图1所示,搅拌装置100包括搅拌容器1、挡板2和搅拌器3。其中,搅拌容器1用于存放纤维和素土,以为纤维土提供容纳空间。在搅拌容器1的顶部设置第一开口11,以用于向搅拌容器1添加原料。在搅拌容器1的侧壁上设置第二开口12,以用于出料。在第二开口12处可拆卸式设置挡板2,以用于封堵第二开口12。搅拌器3通过第一开口11延伸到搅拌容器1的内腔中,以用于搅拌处于其中的原料。搅拌器3具有旋转轴31、设置在旋转轴31的上端的用于驱动旋转轴31的驱动件32和设置在旋转轴31的下端的搅拌组件33,如图2所示。
在将原料通过第一开口11添加到搅拌容器1的内腔中后,使用搅拌器3搅拌原料。具体地,利用驱动件32驱动旋转轴31旋转,旋转轴31带动搅拌组件33转动,以对素土和纤维进行搅拌。待素土和纤维搅拌均匀,打开挡板2,从第二开口12取出搅拌好的纤维土。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灵活。
如图1所示,搅拌容器1为圆筒状容器,其侧壁光滑,有助于纤维土的搅拌均匀性,以及清理其内腔。第二开口12靠近底壁,有助于搅拌容器1的内腔中的纤维土的排出。驱动件32为电动马达。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旋转轴31固定连接,以带动旋转轴31旋转。搅拌组件33设置在旋转轴31的下末端,以保证充分地搅拌搅拌容器1的内腔中的纤维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未经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09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装配式预制构件生产使用的万能工装架
- 下一篇:一种往复式原料混合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