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振动式泥水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95635.X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3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大环境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4 | 代理人: | 关家强,吴伟文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动 泥水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振动式泥水分离器。
背景技术
泥水分离器的主要作用是将生物反应器中污泥和污水进行分离,使得反应后污水含有较低的悬浮物,从而能够保证出水达到排放标准。同时,泥水分离器需要能够保证反应器内污泥的浓度,维持微生物的浓度,提高反应器的去除效率。常用的泥水分离的形式有很多,例如挡板、斜管等。
现有的泥水分离器虽然能够完成泥水分离的任务,但是为了保证所分离的出来的污泥能够回流到反应器中,例如挡板、斜管这些分离器都需要保持一定的角度,从而保证分离出来的污泥能够回流到反应器,使得反应器能够正常运行。但是保持角度后,在整个分离器内的占用空间就会增大;而如果角度偏小后,会造成污泥不能完全回流到反应器中,积累在分离器中,影响分离器的分离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振动式泥水分离器,能够提高分离器的分离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振动式泥水分离器,包括:筒体、进水管、出水管、污泥槽、排泥管、斜板组件和次声波发生器;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下端,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上端,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位于所述筒体的两侧,所述筒体的内壁设有滑槽;所述污泥槽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底端,且其靠近设有所述出水管的一侧;所述排泥管设置在所述污泥槽的底端;所述斜板组件包括斜板和支架,所述斜板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通过所述滑槽连接在所述筒体内;所述斜板组件位于所述污泥槽的上方;所述斜板组件的顶端低于所述出水管的底端;所述次声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筒体内,其发出的次声波与所述斜板在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污泥槽设置成漏斗状。
优选的,所述斜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50°~60°之间。
优选的,所述斜板的数量为至少十个。
优选的,每个所述斜板的厚度均在3~8mm之间。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内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斜板组件底端到所述筒体底端的距离为所述筒体高度的1/3~1/2。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提供了一种振动式泥水分离器,采用次声波协同作用,对斜板进行振动,提高泥水分离器的的分离效果,从而保证污泥的回流效果,同时可以降低斜板的倾斜角度,减少占用空间,并且根据分离效果可通过滑槽来调节斜板的位置,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分离,保证泥水分离器的高效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振动式泥水分离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一种振动式泥水分离器,包括:筒体1、进水管2、出水管3、污泥槽4、排泥管5、斜板组件6和次声波发生器7;进水管2设置在筒体1的下端,出水管3设置在筒体1的上端,进水管2和出水管3位于筒体1的两侧,筒体1的内壁设有滑槽;污泥槽4设置在筒体1的底端,且其靠近设有出水管3的一侧;排泥管5设置在污泥槽4的底端;斜板组件6包括斜板和支架,斜板设置在支架上,支架通过滑槽8连接在筒体1内;斜板组件6位于污泥槽4的上方;斜板组件6的顶端低于出水管3的底端;次声波发生器7设置在筒体1内,其发出的次声波与斜板在同一水平面上。污泥槽4设置成漏斗状。斜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50°~60°之间。斜板的数量为至少十个。每个斜板的厚度均在3~8mm之间。出水管3内设置有过滤网。斜板组件6底端到筒体1底端的距离为筒体1高度的1/3~1/2。
含有悬浮物的污水从筒体1下端进入到泥水分离器后,进行分离,水往上走;而污泥由于自身重力的作用,在通过泥水分离器时会向下沉淀,沉积在斜板上部的污泥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开启次声波发生器7,发生次声波,产生振动,使沉积在斜板上的污泥滑落至筒体的底端,保证泥水分离器的高效运行。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大环境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大环境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956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沉淀池
- 下一篇:一种护眼智能照明系统及其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