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零长发射技术的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93181.2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7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昱玮;姜鹏瀚;李冠臻;冯坤辉;蔺越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昱玮 |
主分类号: | B64C15/02 | 分类号: | B64C15/02;B64C27/08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3003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零长 发射 技术 无人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零长发射技术的无人机。
背景技术
零长发射技术在美国二战时用于F-100战斗机的紧急升空,其ZEL(Zero-Length Launch,零长发射)装置能在4秒内将飞机加速到482.70公里/小时,火箭发动机在燃料耗尽后脱落,飞机最终成功降落。经过美军的多次试验,证实整个ZEL装置的可靠性较高,操作简单,应用前景广阔。然而,目前无人机因体积较小且承受的过载较小而没有使用这项技术,在国内这项技术也很少被提及。由于无人机正朝着智能化,便携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将零长发射技术应用于小型无人机上将会使无人机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零长发射技术的无人机。
为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零长发射技术的无人机,包括:机身、机翼、火箭动力舱、升降舵、翼梢、旋转电机、电源设备舱、螺旋桨、通信和控制装置和与所述通信和控制装置相配合的遥控装置;
其中,在机身的中线上从前向后依次排列有旋转电机、电源设备舱和火箭动力舱;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旋桨相连,驱动位于机身前部的螺旋桨的旋转;电源设备舱内设有电源设备并与旋转电机连接,为旋转电机提供电能;火箭动力舱的内部设有火箭发动机,尾部设有若干内部装有燃料且与火箭发动机相连的燃料管;在火箭动力舱的内部还设有点火装置,用于引燃燃料;
在两个机翼上均设有翼梁和翼肋,在翼梁上开有竖直方向的缺口,用于插入翼肋;两个机翼分别利用合铰接在机身的两侧外端;
翼梢垂直设置,两个翼梢的下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机翼的外端;
两个升降舵的下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机翼的尾部。
通信和控制装置安装在机身上,与旋转电机、火箭发动机和点火装置电连接;在通信和控制装置上设有无线接收模块;遥控装置由工作人员手持,其上设有与通信和控制装置上无线接收模块相配合的无线发射模块。
所述机翼为S形翼型。
在机身的中线上还设有与通信和控制装置电连接的摄像头和探测器。
在机翼上还设有与通信和控制装置电连接的翼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零长发射技术的无人机能实现超短距离起飞,快速拆装,单人即可完成起飞操作;低速飞行时,载荷大,续航时间长,稳定性、安全性和适应性好,能在任何复杂条件下起飞。结构和操控系统简单,巡航效率高,研发和使用的维护成本低,实用性极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零长发射技术的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火箭动力舱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下述实施例绝非对本实用新型有任何限制。
如图1-2所示,该基于零长发射技术的无人机包括:机身1、机翼2、火箭动力舱4、升降舵5、翼梢6、电源设备舱8、旋转电机9、螺旋桨、通信和控制装置10和与通信和控制装置10相配合的遥控装置;
其中,在机身1的中线上从前向后依次排列有旋转电机9、电源设备舱8和火箭动力舱4;旋转电机9的输出轴与螺旋桨相连,驱动位于机身1前部的螺旋桨(图1中未示出)旋转;电源设备舱8内设有电源设备并与旋转电机9连接,为旋转电机9提供电能;火箭动力舱4的内部设有火箭发动机,尾部设有若干内部装有燃料且与火箭发动机相连的燃料管41;在火箭动力舱4的内部还设有点火装置,用于引燃燃料;
在两个机翼2上均设有翼梁21和翼肋22,在翼梁21上开有竖直方向的缺口,用于插入翼肋22;两个机翼2分别利用合页3铰接在机身1的两侧外端;
翼梢6垂直设置,两个翼梢6的下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机翼2的外端;
两个升降舵5的下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机翼2的尾部;
通信和控制装置10安装在机身1上,与旋转电机9、火箭发动机和点火装置电连接;在通信和控制装置10上设有无线接收模块;
遥控装置由工作人员手持,其上设有与通信和控制装置10上无线接收模块相配合的的无线发射模块。
所述机翼2为S形翼。
在机身1的中线上还设有与通信和控制装置10电连接的摄像头和探测器。
在机翼2上还设有与通信和控制装置10电连接的翼刀7。
现将本实用新型的基于零长发射技术的无人机的操作步骤阐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昱玮,未经陈昱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931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飞机翼梢小翼
- 下一篇:一种近水面姿态调整模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