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玻璃纤维伞骨的安全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92078.6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48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志杉 |
主分类号: | A45B25/02 | 分类号: | A45B25/02;A45B25/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364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纤维伞骨 外端 包覆套 安全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 伞面边缘 模具注塑 维修操作 珠尾座 内端 珠尾 组装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玻璃纤维伞骨的安全连接结构,在玻璃纤维伞骨的外端通过模具注塑形成包覆套,包覆套的内端将玻璃纤维伞骨的外端包裹起来,包覆套的外端形成珠尾供插入伞面边缘的珠尾座,使玻璃纤维伞骨的外端与伞面边缘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使伞的组装和维修操作更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纤维伞骨的安全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使伞骨轻质化且具有较好的弹性,会采用玻璃纤维制成伞骨,玻璃纤维伞骨的内端连接在伞中棒的上伞巢上,而玻璃纤维伞骨的外端插接在伞面边缘的珠尾座中。在伞的组装过程中,特别是伞的维修过程中,玻璃纤维伞骨的外端总是暴露在外,而玻璃纤维伞骨在断裂面会产生玻璃粉尘,玻璃粉尘一旦接触到人的皮肤,会产生皮肤搔痒,甚至持续进入皮肤深层组织而导致皮肤更痒以及溃烂。所以,玻璃纤维伞骨的连接过程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纤维伞骨的安装连接结构,使伞的组装和维修操作更安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玻璃纤维伞骨的安全连接结构,在玻璃纤维伞骨的外端通过模具注塑形成包覆套,包覆套的内端将玻璃纤维伞骨的外端包裹起来,包覆套的外端形成珠尾供插入伞面边缘的珠尾座,使玻璃纤维伞骨的外端与伞面边缘连接在一起。
所述包覆套呈内粗外细的形态,包覆套的内端直径大,而包覆套的外端直径小且与玻璃纤维伞骨的外端直径一样。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因为在玻璃纤维伞骨的外端形成包覆套将玻璃纤维伞骨的外端包裹起来,使玻璃纤维伞骨的外端隐藏在包覆套中而避免外露和产生玻璃粉尘伤及人的皮肤,再由包覆套的外端形成珠尾与伞面边缘的珠尾座连接在一起,所以,使伞的组装和维修过程中,玻璃纤维伞骨的外端与伞面边缘连接操作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
标号说明
玻璃纤维伞骨1,伞面2,珠尾座21,包覆套3,珠尾31。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玻璃纤维伞骨的安全连接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在玻璃纤维伞骨1的外端通过模具注塑直接形成包覆套3,包覆套3的内端将玻璃纤维伞骨1的外端完全包裹起来,避免玻璃纤维伞骨1的外端断面外露,进一步避免玻璃纤维伞骨1的外端断面产生玻璃粉尘而伤及人的皮肤,包覆套3的外端形成珠尾31,在伞组装时,由包覆套3的珠尾31代替玻璃纤维伞骨1的外端插入伞面2边缘的珠尾座21中,使玻璃纤维伞骨1的外端与伞面2边缘连接在一起,这样操作更安全、可靠。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最佳设计是:所述包覆套3呈内粗外细的形态,即包覆套3的内端直径大,使包覆套3的内端将玻璃纤维伞骨1的外端完全包裹起来,而包覆套3的外端直径小且与玻璃纤维伞骨1的外端直径一样,这样一来,本实用新型不需要改变原有的玻璃纤维伞骨1的外端尺寸和伞面2边缘的珠尾座21尺寸,只要增加包覆套3,就可以达到安全连接的功效,使本实用新型的推广运用可行性大大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志杉,未经陈志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920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