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能气相抽提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8882.7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3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卢志伟;赵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百灵天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江艳丽 |
地址: | 21003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能 气相抽提 土壤 有机 污染物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污染处理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风能气相抽提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系统。
背景技术
气相抽提系统(简称SVE)可能是最成功的修复包气带、土壤有机污染的技术,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已有很多实践经验。在美国“国家优先名录”污染场地中,SVE技术作为最常用的污染源处理技术占污染源控制项目的25%(USEPA,2004)。
在场地修复应用中SVE系统涉及的污染土壤深度范围为1.5~90m,主要应用于VOCs、燃料油的土壤污染。一般要求有机污染物的亨利常数大于0.01,或蒸气压大于0.5mmHg。由于SVE修复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含量、渗透性等,所以不同的场地会有不同的修复效果。
SVE技术不能单独使污染物降低到很低的标准,有时需要有后续的其他修复技术,如微生物降解修复等。SVE方法对于低挥发性的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气体的流动,改善其微生物原位修复的条件。
由于SVE技术需要用到耗电仪器和设备,而且在修复土壤过程中,这些设备不停工作,耗能较大,对于一些能源短缺地区,如何使得SVE正常运转工作是一个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能气相抽提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系统,通过将风能转化为电力,再向耗电设备供电,节约能源,有效抽提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能气相抽提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系统,包括空气净化器、增压风机、曝气头、真空泵、储气罐、多介质过滤器、风能发电设备、蓄能设备,所述的增压风机的两端分别与空气净化器和设于地下水位中的曝气头连接,所述的真空泵通过抽提管线将经曝气后挥发的污染物抽提至储气罐,所述的储气罐与多介质过滤器相连;所述的风能发电设备与蓄能设备连接,所述的蓄能设备与增压风机、真空泵连接,向其输送电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水质净化器、离心泵,所述的离心泵的两端分别与水质净化器和抽提管线连接,所述的水质净化器、离心泵与蓄能设备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增压风机和曝气头之间设有截止阀。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增压风机和曝气头之间通过曝气管线相连。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蓄能设备在输送电能的线路上设有稳压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抽提管线的一端部设于地下水位上方,并位于曝气头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如下:
空气通过空气净化器经由增压风机、截止阀输送至曝气管线并作用于曝气头对地下水及土壤进行曝气;
曝气头将已经污染土壤、地下水挥发出的污染物通过真空泵的抽提作用进入抽提管线,输送至储气罐,经过多介质过滤器过滤后排放;
而风能发电设备吸收风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能设备中,通过稳压器、配电箱,由电力线路输送电能至增压风机、离心泵、真空泵等用电设备。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再向耗电设备供电,节约能源,适合荒滩,沙漠等电力能源短缺的地区使用,同时解决了污染治理与能源消耗的问题,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2、本实用新型在曝气头曝气后,通过与抽提管线连接,将工艺水经过水质净化器净化后由离心泵增压,实现对抽提管线的反冲洗,可将污染物冲掉,保证了下一次曝气的效率和质量。
3、本实用新型将空气通过净化后作为曝气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外部气体污染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空气净化器,2—增压风机,3—截止阀,4—曝气管线,5—曝气头,6—工艺水,7—水质净化器,8—离心泵,9—抽提管线,10—真空泵,11—储气罐,12—多介质过滤器,13—风能发电设备,14—蓄能设备,15—稳压器,16—电力线路,17—地平线,18—地下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百灵天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百灵天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88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