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形玻璃磨边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7934.9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5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肖平;范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捷若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9/10 | 分类号: | B24B9/10;B24B41/00;B24B49/12;B24B47/14;B24B4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7 | 代理人: | 孙晓宇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形 玻璃 磨边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圆形玻璃磨边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表的加工中,需要一款制镜级玻璃制作的玻璃盖,该玻璃盖为圆形,与水表壳及壳内显示、传动、信号传导零件组成一个水表组件。如图1至3所示,本着水表小型化、智能化的研发目的,该玻璃盖1圆周被设计成一个直边3、一个45度斜边4和一个28度斜边5(相对于玻璃上平面2)的形状。
目前已有的加工工序是玻璃被剪切成圆形毛坯后,在玻璃磨边机上先磨直边3,第二道工序磨45度斜边4,第三道工序磨28度斜边5,也就是说,玻璃毛坯件需要被三次装夹,研磨三次。此种加工方式面临着研磨工序多,装夹次数多,累计误差大,耗时长,周转周期长,加工效率低等缺点。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一次性装夹,实现多磨轮依次磨削成型的圆形玻璃磨边加工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形玻璃磨边加工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形玻璃磨边加工装置,包括上料运输皮带、传送机构、固定机构、第一磨轮、第二磨轮、第三磨轮以及下料运输皮带,其中,
所述上料运输皮带与所述下料运输皮带平行设置,分别用于传送圆形玻璃毛坯件和加工好的圆形玻璃成品;
所述传送机构从所述上料运输皮带上抓取所述圆形玻璃毛坯件,移动至所述固定机构固定,所述第一磨轮、第二磨轮、第三磨轮依次对固定在所述固定机构上的圆形玻璃毛坯件进行加工,所述传送机构将加工完成后的圆形玻璃成品放置于所述下料运输皮带。
较佳地,所述传送机构包括机械手上吸盘、吸盘气缸、吸盘支架以及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上料运输皮带垂直设置,所述吸盘支架安装于所述导轨上并能够沿所述导轨移动,所述吸盘气缸固定于所述吸盘支架上,所述机械手上吸盘固定于所述吸盘气缸的下方,所述吸盘气缸驱动所述机械手上吸盘中气流的通断。
较佳地,所述固定机构采用下吸盘,所述机械手上吸盘和下吸盘同时对所述圆形玻璃毛坯件进行吸附和夹持。
较佳地,所述上料运输皮带上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红外检测装置和Y型卡槽,所述Y型卡槽用于将所述圆形玻璃毛坯件阻挡在所述机械手上吸盘的正下方,所述红外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机械手上吸盘的正下方是否存在圆形玻璃毛坯件。
较佳地,所述第一磨轮、第二磨轮、第三磨轮分别设置有机械手臂和驱动气缸。
较佳地,所述上料运输皮带与所述下料运输皮带均安装于一支撑平台上,且所述下料运输皮带设置于所述上料运输皮带和所述固定机构之间。
较佳地,所述上料运输皮带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对所述圆形玻璃毛坯件进行限位的挡条。
较佳地,所述圆形玻璃磨边加工装置还包括PLC控制系统及操控界面,所述上料运输皮带、传送机构、固定机构、第一磨轮、第二磨轮以及第三磨轮均与所述PLC控制系统及操控界面信号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形玻璃磨边加工装置,包括上料运输皮带、传送机构、固定机构、第一磨轮、第二磨轮、第三磨轮以及下料运输皮带,其中,所述上料运输皮带与所述下料运输皮带平行设置,分别用于传送圆形玻璃毛坯件和加工好的圆形玻璃成品;所述传送机构从所述上料运输皮带上抓取所述圆形玻璃毛坯件,移动至所述固定机构固定,所述第一磨轮、第二磨轮、第三磨轮依次对固定在所述固定机构上的圆形玻璃毛坯件进行加工,所述传送机构将加工完成后的圆形玻璃成品放置于所述下料运输皮带。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圆形玻璃毛坯件的批量上料,自动抓取、定位,一次性夹持后按工序依次研磨玻璃直边及各角度斜边,研磨后的成品自动回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圆形玻璃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2的B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圆形玻璃磨边加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中:1-玻璃盖、2-玻璃上平面、3-直边、4-45度斜边、5-28度斜边;
图4中:10-上料运输皮带、11-圆形玻璃毛坯件、12-红外检测装置、13-Y型卡槽、14-挡条;21-机械手上吸盘、22-吸盘气缸、23-吸盘支架、24-导轨;30- 下吸盘;40-第一磨轮;50-第二磨轮;60-第三磨轮;70-下料运输皮带、71-圆形玻璃成品;80-支撑平台;90-PLC控制系统及操控界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捷若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捷若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79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