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氧化碳气体致裂器导热棒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5176.7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5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彭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俊 |
主分类号: | F42B3/04 | 分类号: | F42B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205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碳 气体 致裂器 导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施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岩石爆破开裂装置。
背景技术
液体二氧化碳,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溶解度为0.144g/100g水(25℃)。在20℃时,将二氧化碳加压到5.73×106 Pa即可变成无色液体,常压缩在钢瓶中存,在-56.6℃、5.27×105 Pa时变为固体。液态二氧化碳碱压迅速蒸发时,一部分气化吸热,二另一部分骤冷变成雪状固体,将雪状固体压缩,成为冰状固体,即俗你“干冰”。“干冰”在1.013×105 Pa、-78.5℃时可直接升华变成气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977g/L,约是空气的1.5倍;液体的二氧化碳气体瞬间气化,体积增大600倍。
目前的的工程施工中,特别是岩石开裂、爆破中,大多采用炸药爆破或者破碎机械进行,炸药爆破速度快、效率高但是危险程度高、不易控制;机械方式耗时耗力,且效率低下,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二氧化碳气体致裂器导热棒,它利用液态二氧化碳强使岩石裂开达到施工目的 属于物理做功,是一种安全环保的新技术,施工效率高、安全性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罐体1、压盖2、点火头3、燃烧管4、进液阀5,罐体1为圆柱形,罐体1的底部中间设置有进液阀5,罐体1的上部设置有压盖2,压盖2下部设置有点火头3,点火头3的下方连接有燃烧管4,燃烧管4设置在罐体1的内部。
所述的燃烧管4内设置有燃烧剂6。
所述的点火头3为电子打火装置。
所述的进液阀5为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通过点火头3点燃燃烧管4内的燃烧剂6,燃烧剂6使得罐内的温度瞬间达到1800度,使得燃烧管4外面的液态二氧化碳瞬间气化,体积急剧膨胀,利用体积增大产生的压强使岩石裂开达到施工目的属于物理做功,不会产生爆炸效果,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常规的化工原料,通过计算配比关系 而组合起来的一种通过燃烧生产高热的加热器使用过程未通过常规电子点火头导电燃烧引热高热物质 瞬间达到1800℃高温使液态二氧化碳瞬间气化的气体加热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罐体1、压盖2、点火头3、燃烧管4、进液阀5、燃烧剂6。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罐体1、压盖2、点火头3、燃烧管4、进液阀5,罐体1为圆柱形,罐体1的底部中间设置有进液阀5,罐体1的上部设置有压盖2,压盖2下部设置有点火头3,点火头3的下方连接有燃烧管4,燃烧管4设置在罐体1的内部。
所述的燃烧管4内设置有燃烧剂6。
所述的点火头3为电子打火装置。
所述的进液阀5为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通过点火头3点燃燃烧管4内的燃烧剂6,燃烧剂6使得罐内的温度瞬间达到1800度,使得燃烧管4外面的液态二氧化碳瞬间气化,体积急剧膨胀,利用体积增大产生的压强使岩石裂开达到施工目的属于物理做功,不会产生爆炸效果,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常规的化工原料,通过计算配比关系 而组合起来的一种通过燃烧生产高热的加热器使用过程未通过常规电子点火头导电燃烧引热高热物质 瞬间达到1800℃高温使液态二氧化碳瞬间气化的气体加热器。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俊,未经彭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51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