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腹腔镜吸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3509.2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75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金涛;艾建忠;骆竹媚;王理军;马伟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操作装置 腹腔镜吸引器 本实用新型 腹腔镜 可拆卸 吸引器 圆弧型 下段 中段 腹腔镜器械 二次感染 负压装置 卡接固定 手术效果 手术效率 中空管状 连接管 吸引管 三段 伸入 微创 拆卸 匹配 融为一体 搭配 组装 体内 卫生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拆卸腹腔镜吸引器,其形状为中空管状,由上段、中段和下段三段组成,上段用于与常规吸引管和负压装置连接;下段是吸引器的主体,用于伸入病人体内,中段由两根圆弧型管和一根连接管组成;圆弧型管的弧度较大,用于卡接固定腹腔镜操作装置,能够完全匹配包裹腹腔镜的操作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将腹腔镜器械中吸引器和操作装置融为一体,可以互相拆卸、任意组装搭配,使操作更加便捷,提高手术效率,保证手术效果,达到微创、便捷、高效的目的;且一次性使用更加卫生,减少二次感染的可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腹腔镜吸引器。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主要分为开放及微创两大类,腹腔镜手术是微创手术的主要方式,由于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效果确切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及患者欢迎,成为目前外科手术的发展方向。
目前腹腔镜手术最常用的是三孔法,即打三个孔:一个孔放腹腔镜可视镜,另两个孔作为操作孔,放腹腔镜操作器械。但现有的腹腔镜器械由于设计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现在腹腔镜的操作杆和吸引器是分开的,如果既要清洗血液、渗液及体内残留液体,又要保证手术的进行,主要通过频繁的更换吸引器和操作装置来实现。当手术视野中的血液、渗液或者烟雾过多,影响外科操作,就需要吸引器清洗残留的液体及烟雾,当手术视野清晰后,又需要更换成相应的手术操作器械,这样频繁的更换吸引器和操作装置,势必会干扰手术的进度,甚至会导致不必要的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暴露和操作,就需要增加操作器械及操作孔,使微创的效果降低;但增加操作孔的个数,虽然使操作器械的数量增多,必然也会增加助手的人数,使有限的操作空间里器械的数量增多空间减少,从而导致视野暴露受限,手术难度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拆卸腹腔镜吸引器,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拆卸腹腔镜吸引器,其形状为中空管状,由上段、中段和下段三段组成,其中上段材料为硅胶,中段和下段材料为有一定弹性的塑料;
上段用于与常规吸引管和负压装置连接;
下段是吸引器的主体,用于伸入病人体内,吸引器侧壁两边各有侧吸引孔;末端设有主吸引孔。
中段由两根圆弧型管和一根连接管组成;两根圆弧型管之间通过一根连接管连通,两根圆弧型管的另一头再分别与上段和下段连通;
圆弧型管的弧度较大,似马蹄铁形状,具有卡扣的功能,能够完全匹配包裹腹腔镜的操作装置,用于卡接固定腹腔镜操作装置,使吸引器与腹腔镜操作装置并列固定在一起,同时伸入病人体内进行工作;使用完毕后可拆下吸引器进行更换。
作为优选,所述上段和下段在同一平面直线上。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管长5cm。
作为优选,所述下段长26.5-62.5cm。
作为优选,所述侧吸引孔直径为0.2cm。
作为优选,所述主吸引孔直径为0.3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将腹腔镜器械中吸引器和操作装置融为一体,可以互相拆卸、任意组装搭配,使操作更加便捷,提高手术效率,保证手术效果,达到微创、便捷、高效的目的;且一次性使用更加卫生,减少二次感染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35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J头型脑血管造影多功能导管
- 下一篇:一种下腹部引流管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