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水密封结构及通信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78418.X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5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英杰;叶维增;刘建祥;梁建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6 | 分类号: | H05K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刘静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 密封 结构 通信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水密封结构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在通信设备的防水设计中,需要用到密封胶条进行密封,起到防水作用。传统技术中,常用的固定方法是将密封胶条安装在固定槽中,而且这种固定槽一般是方形,装配时需要点胶对密封胶条进行固定及防止脱落。这种密封工艺比较复杂,生产装配时影响效率,且胶水容易引起密封胶条失效,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容易脱落的风险,维修时更换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密封结构及通信设备,无需使用点胶对密封胶条进行固定,不易脱落,安装维护快速简单。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水密封结构,包括通信设备壳体,开设于所述通信设备壳体上的固定槽,以及卡设于所述固定槽中的密封胶条;
所述固定槽包括开设于所述通信设备壳体中的槽主体,以及连通所述槽主体与外界的槽口,所述密封胶条卡设于所述槽主体中并部分突出于所述槽口外;
所述槽口的宽度为W1,所述槽主体的最大宽度为W2,所述槽主体从最大宽度处到所述槽口处的深度为H,所述密封胶条的深度为h,所述密封胶条的最大宽度为D,则存在如下关系:W1<W2,H<h,W2>D>W1。
下面对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设备壳体中形成有相对的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均从所述槽口处倾斜延伸到所述槽主体最大宽度处,且所述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均与所述密封胶条线接触或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的高度相同,且所述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在所述槽口处平齐;
或者,所述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位于不同的高度,且所述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在所述槽口处错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槽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梯形,所述密封胶条的横截面形状对应设置为圆形或椭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槽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梯形,所述密封胶条的横截面形状对应设置为圆形或椭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设备壳体包括壳体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上的壳体凸起,所述固定槽开设于所述壳体凸起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凸起设置为环状凸起,所述固定槽对应设置为环状槽,所述密封胶条设置为环状胶条或长条状胶条。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防水密封结构,以及与所述防水密封结构配合的盖体结构;
所述盖体结构上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胶条突出于所述固定槽外的部分嵌设于所述密封槽中。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通信设备的装配过程中,只要使密封胶条对应固定槽,直接压进固定槽中即可,安装方便;而且,利用固定槽位可实现对密封胶条的卡紧功能,使密封胶条不会脱落,同时保证密封功能,生产效率也非常高,摆脱传统技术中需要进行点胶固定等复杂的工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密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其中部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密封结构的固定槽处的局部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密封结构的固定槽压入密封胶条时的局部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通信设备壳体,110-壳体凸起,200-固定槽,300-密封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水密封结构,包括通信设备壳体100,开设于所述通信设备壳体100上的固定槽200,以及卡设于所述固定槽200中的密封胶条300。通过在所述通信设备壳体100上开设固定槽200,并将密封胶条300卡嵌入所述固定槽200中,可以形成一种防水密封结构。在装配过程中,只需要将所述密封胶条300对准所述固定槽200,直接将所述密封胶条压进固定槽200中即可,安装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784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穿戴装置、手套、动作捕捉装置及虚拟现实系统
- 下一篇:一种触控显示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