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烟气脱硫的解吸塔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74757.0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30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崔海波;耿向瑾;沈发荣;李恒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215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烟气 脱硫 解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气脱硫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烟气脱硫的解吸塔。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厂简称火电厂,是利用可燃物(例如煤)作为燃料生产电能的工厂,它的基本生产过程是:燃料在燃烧时加热水生成蒸汽,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蒸汽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然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近年来,煤气净化系统中应用真空碳酸钾法脱除硫脱氰工艺越来越广泛,其工艺原理是使用碳酸钾溶液直接吸收煤气中的硫化氢和氰化氢等酸性气体,属于湿式吸收法脱硫工艺。吸收酸性气体后的脱硫富液进入解吸塔后再生,通过蒸汽闪蒸使脱硫富液脱去酸性气体生成脱硫贫液,后经贫液泵送回脱硫塔循环使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3227406 U公开了一种解吸塔。这种结构的解吸塔能在真空碳酸盐法煤气脱硫脱氰工艺中有效地对脱硫富液进行再生,但这种装置却存在蒸汽产生量及压力不够,使脱硫富液在填料部内与蒸汽无法充分反应,从而造成脱硫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烟气脱硫的解吸塔,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更大压力的蒸汽产生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烟气脱硫的解吸塔,包括塔体,塔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填料部,所述塔体上还通过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蒸汽产生部,蒸汽产生部位于填料部的下方,所述塔体上还插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两侧与塔体活动连接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圈,塔体上还插设有进液管,所述蒸汽产生部包括蒸发腔,蒸发腔的下方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加热部,所述进液管与各个蒸发腔互相贯通,所述第一转轴穿过各个蒸发腔,第一转轴与蒸发腔的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一转轴的外侧套设有第一螺旋伞齿轮,所述蒸发腔的内壁上还通过第二支架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旋伞齿轮,第二螺旋伞齿轮与第一螺旋伞齿轮互相啮合,第二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形的第一顶盖,第一顶盖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蒸发腔的顶部还固定连接有第二顶盖,第二顶盖的底面与第一顶盖的顶面互相接触,第二顶盖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选择性接触,所述第一转轴的内部开设有柱形空腔,柱形空腔内放置有线缆,第一转轴上贯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换热管,第一换热管位于各个蒸发腔内部,第一换热管上贯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换热管,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内固定套设有第二加热部,第二加热部与线缆电连接。
所述塔体的底部还贯通设有贫液出口,贫液出口上固定连接有手阀。
所述空腔的内部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固定扣,第一固定扣固定所述线缆。
所述第一换热管内部还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扣,第二固定扣固定所述第二加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747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