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氧枪砖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67197.6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5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冯双杰;曹珂菲;张振民;郝小红;许欣;崔大韡;周钢;林屹;李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04 | 分类号: | F27D1/04;C22B13/02;C22B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枪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炼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氧枪砖。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炼铅和炼铜的氧气底吹熔炼炉的底吹氧枪套砖由7块镁铬砖组合而成,生产过程中,在氧枪喷入的氧气与炉内熔体发生反应放热的同时,会带动炉内熔体的剧烈翻腾,由于氧枪套砖距离氧枪最近,氧枪砖自身不具备冷却降温功能,受到氧枪高温影响以及熔体的冲刷较为严重,严重影响氧枪套砖的使用寿命。氧枪砖受损后无法继续支撑或保护氧枪,氧枪直接暴露在高温熔体中,容易造成氧枪的高温损坏,需要定期对氧枪和氧枪砖进行更换,不仅影响熔炼工作的正常进行,还增加了熔炼成本,在生产规模较大氧枪数量比较多的情况下,影响更加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氧枪砖,该氧枪砖能够提升氧枪砖的降温能力,从而提升了氧枪砖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了氧枪砖对氧枪的保护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氧枪砖,包括本体和进气管,所述本体内限定有沿其轴向贯通的氧枪孔,所述本体设有沿所述本体的轴向贯通的气体缝隙,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气体缝隙连通以向所述气体缝隙输送气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氧枪砖,通过在本体上设置沿其轴向贯通的气流缝隙,使气流在气体缝隙中高速流动过程中,高压气体体积增加、气压降低,从本体上吸收大量的热,降低了氧枪砖的温度,不仅能够防止氧枪砖持续升温造成损坏,延长了氧枪砖的使用寿命,还能提升氧枪砖对氧枪的保护作用,降低了氧枪的损伤,进而能够延长氧枪的更换周期,降低了因更换氧枪和氧枪砖对正常生产造成的影响,而且降低了氧枪的维护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氧枪砖,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氧枪孔设在所述本体中部,所述气体缝隙设在所述氧枪孔外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体缝隙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气体缝隙沿所述氧枪孔的周向间隔开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气体缝隙分别沿所述氧枪孔的径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体缝隙包括多个,每个所述气体缝隙分别形成为环形,多个所述气体缝隙沿所述氧枪孔的径向间隔开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气体缝隙的轴线分别与所述氧枪孔的轴线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本体大致形成为柱状,所述本体的外端的径向尺寸大于内端的径向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气管设在所述本体的外端且沿所述本体的轴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气管为惰性气体进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氧枪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氧枪砖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氧枪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氧枪砖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0:氧枪砖;
10:本体;11:气体缝隙;
20:氧枪孔;
30: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4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氧枪砖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氧枪砖100包括本体10和进气管30,本体10内限定有沿其轴向贯通的氧枪孔20,本体10设有沿本体10的轴向贯通的气体缝隙11,进气管30与气体缝隙11连通以向气体缝隙11输送气体。
换言之,氧枪砖100主要由本体10和进气管30组成。本体10沿竖直方向延伸,本体10的中部设有氧枪孔20,且氧枪孔20沿本体10的轴向贯穿本体10。本体10设有气体缝隙11,且气体缝隙11沿本体10的轴向延伸。其中,本体10的气体缝隙11与进气管30连通,气流可以通过进气管30进入本体10,通过气体缝隙11,从本体10的另一端喷出,从而实现气体的输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671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