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湿法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65286.7 | 申请日: | 2017-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5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伟达 |
主分类号: | B01D47/02 | 分类号: | B01D4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工程施工 湿法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湿法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工地施工时难以避免粉尘的产生,大量粉尘的产生对工人的身体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粉尘体积小、质量轻,很容易大面积扬起,一旦通过口、鼻被建筑工人吸入体内,会引起工人咽喉、肺部不适。粉尘吸入后难以排出,堆积在肺部容易引发肺部疾病,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建筑工人长期处在建筑工地施工的环境下,眼睛直接接触大量粉尘,引起眼部不适,且由于粉尘的扬起,建筑工地能见度低,增加了工人施工的难度,降低了施工质量。
目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洒水降尘的方式去除施工过程中产生灰尘,但是该除尘方式效率较低,无法将气体中的灰尘去除干净,仍然还有大量的灰尘排放到大气中,对施工工人产生较大的危害,且需要频繁的洒水,造成大流量的水源消耗,不利于水资源的节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湿法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湿法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筒,除尘筒内设有转轴,转轴通过轴承与除尘筒转动连接,转轴上均匀的套设有若干转板,转板上均匀的设有若干透气孔,转轴的一端穿过除尘筒的侧壁且固定连接从动轮,除尘筒靠近从动轮的一侧端底部固定连接电机,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主动轮,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连接,除尘筒的一侧壁顶部贯通连接进气管,进气管的外侧端口设有第一百叶窗,进气管的内侧端设有吸气扇,吸气扇通过支架固定在进气管的内壁上,除尘筒的另一侧端设有排气管,排气管的外侧端设有第二百叶窗,排气管的内侧端设有排气扇,排气扇通过支架固定在排气管的内壁上,除尘筒的顶端贯通连接加水管,除尘筒的底端贯通连接排污管,排污管上设有控制阀,除尘筒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电机和吸气扇以及排气扇分别与外部电源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除尘筒是横向放置的圆筒型结构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转板是两端均为弧形结构的条形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有的转板呈不同的角度套设在转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进气管是两端均为敞口型的圆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排气管是两端均为敞口型的圆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排气管的管轴线与进气管的管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除尘筒的底端均匀的设有四个支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轴上套设有不同角度的转板,同时利用水幕实现对空气中的尘土进行隔离吸附,分离空气中的尘土,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由于转板是多层设置,使得空气中的尘土得到多次净化吸附,保证排出的空气洁净、无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湿法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湿法除尘装置的转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除尘筒,2-转轴,3-轴承,4-转板,41-透气孔,5-从动轮,6-皮带,7-主动轮,8-电机,9-支腿,10-进气管,11-第一百叶窗,12-吸气扇,13-支架,14-排气管,15-第二百叶窗,16-排气扇,17-加水管,18-排污管,19-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伟达,未经黄伟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652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回转窑自带旋风式烟气回尘设备
- 下一篇:多层类文丘里式喷淋水膜脱硫除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