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腰椎间穿刺辅助导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63468.0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5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天润;张翠瑜;沈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天润;张翠瑜;沈金辉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甘章乖;鄂艳涛 |
地址: | 200070 上海市静***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轨 穿刺辅助 腰穿针 腰椎 本实用新型 皮肤表面 穿刺 刺入 穿过 倾斜设置 侧卧 椎间隙 导出 棘突 孔沿 弯腰 麻醉 对准 病床 消毒 皮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腰椎间穿刺辅助导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有至少一条、供腰穿针穿过的孔;所述孔沿本体的一侧向另一侧倾斜设置;所述孔的中心线与所述本体表面所形成的夹角θ为4‑6°。采用所述的腰椎间穿刺辅助导轨的穿刺方法,包括:S1,患者弯腰侧卧于病床上;S2,操作者将设置在本体上的孔的导出点对准患者自腰2至骶1椎间隙的皮肤表面;S3,操作者对皮肤表面进行消毒及麻醉后,持腰穿针穿过孔并沿棘突方向刺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确保腰穿针沿导轨刺入皮肤进行准确穿刺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腰椎间穿刺辅助导轨。
背景技术
腰椎间穿刺(lumbar puncture,以下简称腰穿)是临床工作中的一项基本操作。不仅仅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作为一项成熟检查手段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麻醉科、血液科等科室中更是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治疗手段。
临床实践中,腰穿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测定脑脊液压力;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有阻塞;注入造影剂或空气,进行脊髓腔造影或脑室造影;某些脑膜炎、脑炎、正压性脑积水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可放取适量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和改善临床症状。在出现颅内、脊髓感染中,通过腰穿建立注射通路可实现鞘内注射抗生素。在肿瘤患者出现中枢系统原发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的颅内浸润),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的颅内转移,通过腰穿建立注射通路鞘内注射抗肿瘤药物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等。在麻醉科中,腰椎麻醉目前依旧是主要的麻醉手段之一。
腰穿手术操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简便易行,操作也较为安全。但在实际操作中,腰穿在实现穿刺定位以后,腰穿针缓慢刺入患者身体体内,而传进进入蛛网膜下腔的通路仅为1cm左右,极易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作为一种有创操作,腰穿要求操作医师技术过硬,但是因为腰穿操作本身完全是“盲探性”操作,即只是在不可用眼睛直视下进行的操作,腰穿针至某一组织只能凭操作医师的个人经验以及结合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小心地进行。
因此,对于很多临床新手以及诸多紧急情况下进行的腰穿操作,则极易出现腰穿针进针角度异常而偏离正确穿刺方向,进而退出重新进针的事件,这样,就延长了穿刺时间,带来不必要的损害,并可加重感染、出血、周围结构损伤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确保腰穿针沿导轨刺入皮肤进行准确穿刺的腰椎间穿刺辅助导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构成:
腰椎间穿刺辅助导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有至少一条、供腰穿针穿过的孔;所述孔沿本体的一侧向另一侧倾斜设置;所述孔的中心线与所述本体表面所形成的夹角θ为4-6°。
所述孔上还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将孔和本体表面连通。
所述凹槽的宽度小于所述孔的直径。
所述孔的中心线与所述设置有孔的本体表面所形成的夹角θ为5°。
所述本体上设置的孔的直径不全相同。
所述本体上设置的孔的直径为0.5-2.5mm。
所述孔的直径为0.5、1、1.5、2或2.5mm。
所述本体上还设有一用于按压的凹陷块。
所述凹陷块的剖面为圆弧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天润;张翠瑜;沈金辉,未经王天润;张翠瑜;沈金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634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声下引导穿刺针
- 下一篇:腹腔镜手术用子宫悬吊穿刺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