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摩擦拉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62253.7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0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新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31181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摩擦 拉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摩擦拉杆。
背景技术
在注塑模具应用中,采用多个摩擦拉杆来帮助控制在模具操作过程中顺序移动各种板。摩擦拉杆碰到的一个问题在于,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空气压差。因为传统拉杆设计成摩擦配合到接收它们的模框中,拉杆接触形成针对模框的空气密封。在模具闭合过程中,模具必须将所述模框中的空气压缩,以闭合模具。被压缩的空气想要将拉杆推出模框。或者,如果空气在模具闭合过程中从模框中逃逸,但是一旦模具完全闭合,则套筒形成空气密封,当拉杆试图从所述模框中拉出时,在模框中形成真空。在模具打开和模具闭合操作过程中,摩擦拉杆两者都不提供空气流入和流出于模框。相应地,被压缩的空气或真空条件可随机发生,这在摩擦拉杆施加的力上形成了所不希望有的变动。为此,我们需要一种新型的注塑模具摩擦拉杆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注塑模具摩擦拉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注塑模具摩擦拉杆,包括摩擦拉杆头,所述摩擦拉杆头的底部固定焊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外侧底部设有与第一连接杆滑动连接的套筒,套筒为腔体结构,套筒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二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的顶端延伸至套筒内,第二连接杆的底部设有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的顶部设有凸头,第二连接杆的底部开设有与凸头相适配的放置槽,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通过凸头和放置槽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内部设有贯穿于第二连接杆底端和顶端的第一气流通道,且第一气流通道分别与放置槽和套筒内部连通,套筒的内壁上焊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位于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固定块为圆盘结构,固定块的正中心位置设有第一通孔,第一连接杆的内部中心位置沿第一连接杆设置的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气流通道,第一连接杆的水平方向开设有第三气流通道,第三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连通,且第三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位于摩擦拉杆头的下方,第一连接杆的底端两侧焊接有位于套筒内的滑块,第一连接杆通过滑块与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滑块与固定块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连接杆滑动安装于第二通孔内,且摩擦拉杆头的直径比第二通孔的直径大,第二通孔通过摩擦拉杆头配合封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直径比第一通孔的直径大径。
优选的,所述凸头通过放置槽与第二连接杆允许有0.010CM的横向浮动量,且凸头与第二连接杆横向浮动过程中有气流流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与固定块活动接触,且第一连接杆与固定块接触的部分表面光滑。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把套筒一分为二,套筒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且第一腔室位于第二腔室的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的结构,通过增加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和放置槽,使凸头与第二连接杆横向浮动过程中的气流通过放置槽和第一气流通道,把气流传输到套筒下方的第二腔室,当气流差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套筒第二腔室内的气流把第一连接杆向上顶开,第二腔室内的气流通过第一通孔流入套筒上方第一腔室,第一腔室内的气流通过第二通孔、第三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把气流排放出去;通过增加复位弹簧,当气压差减小时,复位弹簧复位,使摩擦拉杆头把第二通孔封孔,与此同时第一连接杆把第一通孔封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解决了以往摩擦拉杆在使用过程中气压差不能有效流出的问题,有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注塑模具摩擦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注塑模具摩擦拉杆的第一连接杆与第二气流通道和第三气流通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注塑模具摩擦拉杆的第二连接杆与一气流通道和放置槽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注塑模具摩擦拉杆没有气流整体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摩擦拉杆头、2第一连接杆、3套筒、4复位弹簧、5第二连接杆、6第三连接杆、7滑块、8固定块、9第一气流通道、10放置槽、11凸头、12第三气流通道、13第二气流通道、14第一通孔、15第二腔室、16第一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新,未经李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622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后模内行位的模具
- 下一篇:一种用于汽配的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