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微柱凝胶卡血型分析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55853.0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4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孟德明;张立海;季维大;韩玉田;张猛;邵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艾德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80 | 分类号: | G01N33/80 |
代理公司: | 烟台智宇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7230 | 代理人: | 李增发 |
地址: | 264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凝胶 血型 分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行业,具体是一种全自动微柱凝胶卡血型分析仪。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血型分析,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免疫沉淀法,通过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凝集反应,形成生物大分子,然后通过人工肉眼或专门的判读设备进行观察判读结果。根据血型分析试验采用介质的不同可分为微板法、微柱凝胶卡方法及试管法。其中微柱凝胶卡方法因为具备样本使用量少、使用便捷、清洁安全、结果可靠等独特优势,目前已在血型分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应用微柱凝胶卡进行血型分析的配套自动血型分析仪需要操作员先将微柱凝胶卡经手工编号后放入离心机,手动开动离心机,待离心过程完成后再人工将微柱凝胶卡拿出,通过肉眼对其进行判读实验结果,并手动记录结果。这样的操作与判读过程全程需要操作员手动操作,自动化程度极低,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而且对于相同结果,不同操作员判读可能会给出不同判读结果而带来较大的误读率,因此肉眼判读不利于检测结果的标准化。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人工判读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微柱凝胶卡血型分析仪。
为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自动微柱凝胶卡血型分析仪,包括底板、外罩,其特征在于:外罩的左端端面设置第一窗口、上壁靠近左端设置第二窗口;外罩内底板的右端设置固定座,固定座上固设数码照相机,数码照相机的数据线接驳及电源插头可通过第一窗口与计算机和电源相连;底板上对应于第二窗口的位置设置微柱凝胶卡导引槽,微柱凝胶卡导引槽内可通过第二窗口插入或取出微柱凝胶卡,外罩的右端面固设背光板。
进一步地,在外罩的上壁内侧靠近第二窗口的位置固设角板,角板上固设补光光源。
进一步地,角板的两个平面的夹角为110°-13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和调试,体积小,重量轻,采集到的图像清晰对比度高,减少误判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全自动微柱凝胶卡血型分析仪,包括底板1、外罩2,其特征在于:外罩2的左端端面设置第一窗口21、上壁靠近左端设置第二窗口22;外罩2内底板的右端设置固定座3,固定座3上固设数码照相机5,数码照相机5的数据线接驳51及电源插头52可通过第一窗口21与计算机和电源相连;底板1上对应于第二窗口22的位置设置微柱凝胶卡导引槽4,微柱凝胶卡导引槽4内可通过第二窗口22插入或取出微柱凝胶卡6,外罩2的右端面固设背光板7。在外罩2的上壁内侧靠近第二窗口22的位置固设角板8,角板8上固设补光光源9。角板8的两个平面的夹角为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艾德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烟台艾德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558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桨固定器
- 下一篇:水上机器人(C100小型)